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秦汉古都文明我们应该如何传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人口将达1000万以上。国际化大都市应有什么样的文化品质?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都,应该怎样保留她的记忆、维持她的底蕴、延续她的纵深呢?

西安作为周、秦、汉、唐这几个在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历史时期的都城,拥有着任何城市都难以比拟的几千年的文化,而每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就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她的沧桑岁月。在这个文化遗存的集聚区,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的秦帝国留下来的宏伟的咸阳宫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郑国渠遗址、秦直道遗址、沙河古桥遗址等,还有西汉王朝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城遗址、众多的皇帝陵以及数量巨大的各类文物,这些都是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的文化遗产。毋庸置疑,保留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才能使西安的历史连绵不绝,才能使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散发出历史的魅力和时代的光彩。但是,仅仅是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看得见的物质遗存是远远不够的,蕴藏于这些古老的遗存深处的灵魂是什么?她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什么?这更是需要我们发掘和传承的。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揭开了中国古代史的新纪元。秦王朝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创新的意义。“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确立,比较完备的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格局开了先河。

西汉是继秦之后的大帝国。汉沿用秦的政治模式立国,可以说是秦的继续和发展,历史上秦因短祚而未能发挥的作用,经由汉而充分发挥出来了。西汉初年,统治者认真总结秦王朝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对秦的暴政加以否定,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局、发展生产、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措施,使秦以来的历史由急峻逐渐趋于宽和,取得了“文景之治”的成就。从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进程看,这是中国古代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汉武帝时代,“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各项制度得以完善,中央集权获得了空前的巩固,服务于大一统政治的各项经济政策逐项实施,各地区间的文化进一步融合,儒学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周边地区的不断扩展,迎来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盛世。汉帝国的版图,东到今东部沿海和朝鲜半岛北部,北到呼和浩特一线,西到巴尔喀什湖及锡尔河上游一带,南到海南岛与越南北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一统帝国。

古代中国曾经以宽阔的胸襟面对各种文化,热心吸收其中具有积极因素的、体现人类智慧的成分。众所周知,先秦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大融合,为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秦汉文明或可视为民族融合的结晶,它先天便带有多元复合的特质。秦人长期活动于少数民族聚集的“西戎”之地,自身的发展与壮大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当然,这里面除了民族间的交汇外,也包括地区间的交流。像秦人“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每灭掉一国,即仿造被灭国的宫殿模样,“作之咸阳北阪上。”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域的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等由西域进入中原,还有“天马”的远来,大量乐器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习惯和音乐风格等等,似乎都显示出这方面的意义。中国人对外来宗教的接受与改造更是这方面的突出例子。诸如此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古文明对外来文化不断吸收与兼容,使之表现出博大包容的特点。

可见,在这块土地上积淀和发展起来的秦汉文明具有鲜明的进取性、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这种文化精神不仅对西安、陕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现在很多城市发展很快,但普遍存在注重物质、经济的一面,忽视城市品格和历史文化方面的挖掘,而将文化资源浅薄化、庸俗化。实际上,历史建筑不是只有形式就行了,还要有历史感,其中包括物质性的建筑形态,更包含非物质性的文化内涵。西安的历史感,其实并不仅仅来自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小雁塔,这些都是旅游者眼里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西安真正的历史感应该是体现在她随处可见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体现在城市管理者的文化素养和责任感中,体现在那些古色古香的街道民居中,体现在市民的民风民俗、生活方式中。 田旭东(作者系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