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鄂伦春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鄂伦春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是目前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最具活力,保留也最完好的语言之一。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鄂伦春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是原始的渔猎民族,在中国各民族中是发展滞后,人口最少,濒临灭绝的民族。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鄂伦春族不仅人口兴旺,获得了新生,而且其语言、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也得到很好的保护。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上许多处于边缘化的语言文化正惊人的速度消亡之时,而中国的鄂伦春族语言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得到很好的保护,并有所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奇迹。下面结合中国的实际,就其如何得以保护和发展的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中国鄂伦春族人口与语言现状


    1、 中国鄂伦春族人口状况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两个省区,其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3573人,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有3871人,其余散居于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1895年清朝政府统计,当时鄂伦春族人口为18000人。此后的五六十年间,由于国内外统治者的残酷迫害及遭受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侵袭,鄂伦春族人口急剧下降,到1915年调查统计,人口下降至4111人,而到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其人口仅剩2256人。从1915年到1953年的38年间减少近一半,整个民族濒临灭绝的边缘。


    中国鄂伦春族人口出现转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之下,从1953年到1958年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趋于稳定,鄂伦春族人民的生活重重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项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而出现了人口陆续增长的好势头。到2000年,人口比刚定居时的1953年增长了3.2倍。


    2、鄂伦春语分布与使用


    中国鄂伦春语分布,与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大体相同。鄂伦春族居住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遍布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山岭河谷。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在鄂伦春自治旗的7个定居村,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在6个定居村,聚居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其余人口散居于两省区及全国各地。从鄂伦春族语言使用情况看,聚居的鄂伦春族大部分人还都在用鄂伦春语交流,保留的比较好。而散居的鄂伦春族由于语言环境所限,相对保留的不如聚居地区,有的甚至丢掉了鄂伦春语。


    鄂伦春族定居前,由于与外界接触较少,所以民族内部主要使用鄂伦春语,少数人兼通汉语和满洲语。定居后,由于与汉族、蒙古族及达斡尔族广泛接触,并多聚居在一起,因而都兼通汉语,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还兼通蒙古语和达斡尔语。近年来,鄂伦春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鄂伦春人的生产方式及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绝大多数人开始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及商业等活动,因而在其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中鄂伦春语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其次,由于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无文字,因而在定居村屯开办的鄂伦春族学校,只好用汉字教学为主,所以年轻一代都较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汉文,而对鄂伦春旗号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再次,随着其他民族的广泛接触,混合家庭越来越多。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到20世纪80年代,部分聚居的鄂伦春族村屯出现20岁左右的青年人虽然能听懂但不会说或说不好,10岁左右的孩子稍懂或不懂鄂伦春语的情况。80年代末期,鄂伦春语这种日益萎缩的状况,引起了学术界及鄂伦春族有识之士的关注,并撰文讨论或在各种会议上呼吁拯救鄂伦春旗号。如在90年代初,黑龙江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委员们所提的有关抢救和保护鄂伦春语和传统文化的提案,以至引起了专门会议讨论研究,责成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并制定政策和采取具体措施来解决此问题,因而也得到很好效果。


    鄂伦春语的特点与价值


    1、鄂伦春语特点


    鄂伦春语在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是最具活力的语言之一,不仅保留了同语族语言的基本特点,同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首先,鄂伦春语是典型的黏着语言。在鄂伦春族的词汇中,除词根素外,还有多个词黏着在词根后。这些词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组词时便一块块地黏着在词根后边,组成一个个能表达多层意思的完整的词。这是属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共同特点,但鄂伦春语显现得更具典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