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张燕玲:当前的写作忽略了立足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河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原作家群如何在新形势下的文学领域中呈现出全新的创作形态?参加“坚守与突破——2010中原作家群论坛”的《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图)认为, 在目前这个全媒体时代,我们认识世界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媒体,来自于间接的经验,我们的生活与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构的,面对间接的生活我们没有痛感,在这种情形下,寻找自己文学的立足点便成了必然。张燕玲还以两位河南作家的跨界写作为例,阐述专业写作者如何才能真正感知生活的疼痛,写出能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当前的写作忽略了立足点
张燕玲先以河南评论家梁鸿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长篇非虚构文本《梁庄》为例,认为评论家写出叙事长篇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张燕玲说:“梁鸿写的农村是她的故乡,在这个作品里我感受到梁鸿的目光、忧思和感悟,这里面的场景和人物、故事和画面如此真实,我多次两眼潮湿。”张燕玲表示:“当前的写作有一种忽略,忽略作者的立足点,忽略心灵,忽略与现实的对接。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却不关注、不关心我们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误区。批评家敏锐地发现了这种误区,她困惑于心灵离现实太远,最后用书写见证了时代。”
张燕玲从解析创作者的初衷入手,提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关注现实、勇于担当应该是写出好作品的前提,而跨界写作则让创作者更清晰地理清何种样式更适合自己表达,也将写作者本人引领进新的创作状态。她说,梁鸿原来也想做理论文章,但当她脚踏在自己家乡时,她用了这样一种方式写作。《梁庄》大量综合了社会调查、口述实录、访谈等,用一种开放式的结构使读者、作者、乡村与人物沟通,展现了村庄的面貌,用真切质朴打动了读者的心。她的写作直言不讳,这需要相当的勇气。作者作出了一个非虚构的文学实践,在标准之外做了一个作家应该做的。
张燕玲还委婉地表示:《梁庄》的写作很可能是因为作者对现在的文学不满,对自身的写作不满。批评家梁鸿走出了当代知识分子以知识、概念、思想作茧自缚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写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知识分子灌注了生气和力量。
批评不是批评家的专利
张燕玲举出的另一个例子是河南作家李洱发表在《作家》上的《关于赵勇教授〈顾彬不读中国当代小说吗?〉一文的回应和说明》,她认为,本应该出现在批评家之手的驳论文章,却出现在作家李洱的笔下,这种跨界写作同样很有意思。
张燕玲说:批评界关于顾彬而引发的热论持续了一年之久,这篇文章也许是李洱对批评界也不满了。在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批评家何为?学界何为?我们什么时候才不会因为一个读了很少中国现阶段小说的汉学家说我们的文学是垃圾,就真的把我们的小说当成垃圾了?来回不停地论证,来回不停地自己与自己争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保有这种文学的自信心和判断力?
张燕玲同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这样有力量转折点的文章却出自小说家李洱之手?李洱的这种批评实践表明,作家特有的艺术敏感、思维方式会进入一般理论批评难以抵达的地方,奇思妙想会抵达批评对象的本质精神。同时,还表明了批评本身不是批评家的专利,也为小说家中的批评家、批评家中的小说家留下注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