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教育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34〕《尚书·大禹谟》,同上卷四,第  137页。  烈按,以下引《尚书》各篇只是为了说明周初以后传统文化中以"敬德"祈天命观念的广泛与深入,所以对于其中各篇今古文之别及时代之差异,未予细计。
    〔35〕《尚书·仲虺之诰》,同上卷八,第  161页。
    〔36〕《尚书·汤诰》,同上卷八,第  162页。
    〔37〕《尚书·咸有一德》,同上卷八,第  165页。
    〔38〕《尚书·泰誓上》,同上卷十一,第  180页。
    〔39〕《尚书·泰誓下》,同上卷十一,第  182页。
    〔40〕《尚书·武成》,同上卷十一,第  184-185页。
    〔41〕《孟子·万章上》,引自中华书局1983年版《四书章句集注》,第  308页。
    〔42〕《尚书·泰誓上》,同前卷十一,第  181页。
    〔43〕〔44〕同上卷四,第  139页。
    〔45〕引自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六"桓公六年传",  《十三经注疏》(下册),  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750页。
    〔46〕《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庄公三十二年传",同上第1783页。
    〔47〕《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庄公十四年传",同上第1771页。
    〔48〕《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四"宣公十五年传",同上第1888页。
    〔49〕《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四"僖公十六年传",同上第1808页。
    〔50〕《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二"昭公二十六年传",同上第2115页。
    〔51〕引自孔颖达《礼记正义》卷五十四,同上第1642页。
    〔52〕《论语·先进》,引自中华书局1983年版《四书章句集注》,第  125页。
    〔53〕《论语·雍也》,同上第89页。
    〔54〕《荀子·礼论》,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第二册,第233页。
    〔55〕《论语·八佾》,引自中华书局1983年版《四书章句集注》,第62页。
    〔56〕《孟子·公孙丑上》,同上第  238页。
    〔57〕《孟子·告子上》,同上第  328页。
    〔58〕《孟子·离娄上》,同上第  284页。
    〔59〕《孟子·离娄上》,同上第  287页。
    〔60〕〔61〕《荀子·礼论》,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第二册,第  231页。
    〔62〕《荀子·荣辱》,同上第44页。
    〔63〕《荀子·天论》,同上第  211页。
    〔64〕引自孔颖达《礼记正义》卷六十三,同前第1694页。
    〔65〕引自孔颖达《礼记正义》卷三,同前第1252页。
    〔66〕引自孔颖达《礼记正义》卷十三,同上第1344页。
    〔67〕《荀子·议兵》,同前第  185页。
    〔68〕《荀子·强国》,同前第  203-204页。
    〔69〕《孟子·离娄下》,同前第  293页。
    〔70〕《论语·为政》,同上第56页。
    〔71〕《孟子·滕文公上》,同上第  259页。
    〔72〕《荀子·非相》,同前第50页。
    〔73〕引自孔颖达《礼记正义》卷一,同前第1231页。
    〔74〕引自清孙希旦《礼记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上册,第11页。
    〔75〕《文清公薛先生文集》卷十二"戒子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薛瑄全集》上册,第661页。
    〔76〕《语录》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陆九渊集》,第  475页。
    〔77〕《语录》上,同上第  395页。
    〔78〕引自孔颖达《礼记正义》卷三十七,同前第1529页。
    〔79〕荀子提出"节用御欲"的命题,是强调人们在消费时应当有长远的后顾之忧,时时控制欲求,节约消费。他说:"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今人之生也,方知蓄鸡狗猪彘,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荀子·荣辱》,同前第42页)
    〔80〕〔81〕〔82〕《荀子·正名》,同前第283-285页。
    〔83〕《困知记》卷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8页。
    〔84〕《孟子字义疏证》卷上,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11页。
    〔85〕如《吕氏春秋》卷一"重己"篇说:"昔先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裳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二十二子》,第  630-631页)又,卷二"情欲"篇也说:"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同上,第633页)
    〔86〕《荀子·修身》,同前第16页。
    〔87〕《荀子·正名》,同上第  286-287页。
    〔88〕对此问题有兴趣者可参阅朱谦之先生著《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一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