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燕赵大地"文物大寻宝":元昌楼遗址疑为河间国城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沧州元昌楼东部遗迹砖墙

覆盖每一寸国土、旨在“摸清文物家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历时4年半,对全国的地上、地下和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和建立档案……只要有人类文化遗存存在,不管是沙漠还是海疆,理论上都属于本次普查的范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我省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普查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通过普查,可望建立覆盖全省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电子地图”。———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有一位作家曾这样评价文化的作用。而这根强韧的“文化之线”,是由历史积淀凝聚而成的。如果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之线”隐于民间,那么,散落于我国各地的一座座文化遗产地,就是悠悠千年的历史记忆,犹如一颗颗蕴含着深厚文化的珍珠。它们有的已经被我们发现,但还有很多散落在各个角落,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它们,最及时地将之保护起来。这便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最直接的目的。

    河北省文物局自2007年10月开始,对我省18.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含172个县市区、5万多个行政村)进行地毯式的文物搜索,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此次普查至今仍在进行着,而且渐入佳境。随着大量隐于山野的文物珍宝走进我们的视野,我们深信,燕赵大地上一定还有更多的文物珍宝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保护……让我们共同关注这次燕赵大地上的“文物大寻宝”行动!
 
    1.邯郸站:近代民居精美异常史前文明遗迹惊现
 
    2.承德站:承钢工业遗产
 
    3.沧州站:河间国城址有望再现商文化东渐迹象清晰

    今年7月2日,19支文物普查小分队进驻沧州开始了对沧州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截至8月4日,文物普查队调查已涉及134个乡镇约3570个行政村,普查区域接近全市总面积的70%,新发现各类文物遗存1009处。其中,古遗址864处,古墓葬113处,古建筑11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处,其它6处。此次文物普查前,沧州市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84处,通过这次普查有望突破2000处。

    ● 献县元昌楼遗址:疑为河间国城址

    不久前,省文物普查队在献县小平王乡元昌楼村发现了一处西汉时期大型遗址群。遗址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1400米,面积4200000平方米。遗址除元昌楼村占压部分外,大部为耕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遗址范围内取土坑很多,坑内断面上随处可见文化层,田间地埂砖瓦残片成堆,文化遗物俯拾皆是。在遗址南、中、东侧取土坑发现灰坑2处,房址3处,窑址1处。采集标本中有建筑构件板瓦、筒瓦等。可辨器形的器物有罐、盆、豆、鼎、鋬瓮、陶垫等。元昌楼村东北有一台地被当地人称为“城上”,南北长200米,东西宽300米,比周围的地势略高,城上的东、南、西三面有“东城壕、南城壕和西城壕”之说,三面城壕现被农作物覆盖。从取土坑暴露的文化层与采集的标本判断,为西汉时期一处城址,从地理位置看,与史书中记载的汉代河间城情况基本吻合,文物部门将作进一步的勘探、调查和考证,希望就此揭开汉代河间古城的神秘面纱。

    ● 泊头王奉一遗址:推进商文化研究

    每一处重要文化遗存,尤其是早期重要文化遗存的发现,都令普查队员们欢欣鼓舞。在火热的七月,位于普查队在泊头市中部王奉一村正北发现了一处商代早期重要遗址,东南距泊头市区13公里,东距渤海湾100公里。在取土坑东侧的剖面距地表深达6米处发现了厚达50厘米的文化堆积,而且文化遗物非常丰富,主要是泥质灰褐陶、夹砂红陶、灰黑陶等;纹饰主要为绳纹;可辨器型有鬲、罐等。从采集的标本分析,遗址性质应为早商文化。该类性质的遗存在泊头市尚属首次发现,也是目前泊头市年代最早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填补了这一地区战国以前文化的空白。早商文化遗存在整个沧州市也很罕见,并且王奉一遗址接近早商文化分布的最东缘,对于沧州地区早商文化研究以及商文化东渐过程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