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老子》是用来倒背的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名11岁男孩,将《老子》81章倒背如流。近日,这位名叫李洪彬的五年级小学生在北京大学电教中心表演了正、倒背诵《老子》81章(7月2日《新京报》)。
  洋洋洒洒五千言的《老子》,博大精深,流传千年。从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上,熟读而成诵,自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又不是回文诗的《老子》,为何要“倒背如流”呢?这除了让我们看到那个叫“仲永”的被父亲牵着四处表演写诗的古代孩子的影子,还有多少现实意义呢?除了能证明个体记忆力的超群,又有何普遍性指导意义呢?况且,这背后的代价是高昂的:“倒背”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死记毫无语言逻辑的字句,既背离了教育规律,又有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如果要显示记忆能力,其实有更多的诗词歌赋,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不比倒背《老子》有意义得多吗?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爱“倒背”?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在渐次异化的“国学热”背景里,难免有人趁热“打劫”,搞成“形象工程”。我们早忘了《中庸》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话。其次,是当下教育创新体制缺失下的群体性猎奇心态在作祟。在素质教育成纸上画饼的年代,民间对教育多元的天然诉求缺乏合理有序的呈现方式,于是就通过让小孩子倒背《老子》来获得畸形快感。最后,还有教育的功利主义在粉墨登场。
  在风行的“倒背”背后,如果没有看客的喝彩、大人的怂恿,孩子真有“倒背”的天然热望么?
  还是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让孩子“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吧。毕竟,《老子》不是用来倒背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