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天津市聂公祠原址出土汉白玉柱础 保存完好(组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工地挖出了5件形状不同的石质物品,文保部门鉴定后发现,里面竟有一件是汉白玉的柱础,其他几件也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材料。


昨天上午8:00左右,几名工人开动挖掘机在红桥区三条石附近的一个工地刨槽施工。随着土层的翻出,站在一边的工人在泥土中发现了一些不同于碎砖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石头和砖块,尤其是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圆形的白色石墩子。因为文保部门曾通知他们发现了特殊物品要保存起来,所以几名工人将这些物品从土中扒了出来,并堆在了隐蔽的地方。

    归置好这些特殊物件,每日巡视的文保部门工作人员恰好走进了工地,几个人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初步查看后确定,这5件石质物品都是建筑材料,其中的2件是石雕,另外2件条形的是石刻装饰品,而那个圆柱体则是柱础,是垫在柱子下面起支撑和装饰作用的物品,都是过去建造房屋或者是墙壁常用的建筑材料。

    随后,文保工作人员将这些物件运到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并进行考证。据几名专家验证,刚出土的柱础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从材质上来看,属于比较贵重的一类,是放置在回廊或者是室内柱子下面的,应该没有经受风吹日晒,否则不会保存得很完好。文保人员测量后得知,柱础的直径为70厘米,厚为35厘米,而且柱础上雕刻的装饰花纹很特别,跟早先出土的柱础装饰都不一样,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取材于何种花卉。另外4件物品虽然材质很普通,但也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同样具有文物价值。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的王馆长介绍说,出土这些建筑构件的工地,是原三条石地区博物馆街北侧,聂公祠的所在地。因为考虑到会有一些文物在施工中出土,所以才会制定每日巡视的制度,让馆内的文保工作人员每天都到工地进行查看。史料记载聂公祠是在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敕旨建造的,是为了纪念光绪年间抗击八国联军殉职的直隶提督聂士成。从出土的地址来推断,柱础等建筑构件应该来源于原聂公祠。(徐燕 段毅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