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日本学者:李渔是享乐主义者 作品富游戏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中国戏剧理论始祖”的李渔在9月4日迎来了他400岁的生日。100多名来自海内外的学者齐聚李渔的家乡兰溪。在这里,他们举办研讨会并成立李渔国际研究中心,以这种方式向这位明末清初的戏剧巨擘致敬。
前天是研讨会的最后一天,穿着白衬衫、随身拎着公文包的冈晴夫不发言时便端坐在主席台上,稍事打理过的头发与服帖的袖口,无不透露出这位日本教授对李渔诞辰纪念活动的重视。
“曾经风靡一时的戏曲和小说作家李渔是一个epicurean(享乐主义者)。”在研讨会现场,这位日本庆应大学的教授用这样一句中英夹杂的句子开始了他对李渔的论述。
为了李渔“变节”,转变研究方向
这是冈晴夫第三次来到兰溪,每一次,都是为李渔而来。冈晴夫告诉记者,今年72岁的他,已经与李渔交了30年朋友了。
“以前我是研究中国元曲的。”面对记者的采访,日本人特有的礼仪让坐在位子上的冈晴夫站了起来,“1980年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了李渔的戏曲作品,觉得他特别不同。”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变成了李渔的“粉丝”。研读完李渔的作品后,冈晴夫的研究方向也从元曲变成了李渔。
冈晴夫总结了一下李渔的戏曲以及小说,那种用语浅近、通俗易懂、饶有风趣的特点,与日本文学风格“戏作”极为相像。
“在中国,以儒家为尊,文章戏谑也要小心谨慎,这是日本无法比拟的。”冈晴夫说,李渔的作品表现出巧舌如簧、老谋深算。冈晴夫把李渔称为中国唯一的也是最突出的“戏作者”,“我私下里把这种风格叫做‘笠翁调’。”
因为李渔的特殊性,喜欢他每一部作品
正是这位“东方莎士比亚”的特殊性,把冈晴夫的研究从元曲转到李渔。广涉文人种种情趣、八部随笔集构成的《闲情偶寄》最让冈晴夫觉得李渔是中国文学中的特殊存在。
作为中国最早的戏曲系统论著,《闲情偶寄》中有很多李渔对生活情趣的钻研,包括女人眼部化妆要诀、青菜怎么煮才有小资情调、写剧本要如何设计高潮等,“《闲情偶寄》能看出李渔是一个epicurean(享乐主义者),还是一个博物学领域的dilettante(业余爱好者)。”
冈晴夫把《闲情偶寄》定位为随笔文学中“古今罕见、耐人寻味的作品”。
“修辞功力出类拔萃,书里的奥妙又是‘游戏神通’。娱乐性处处优先的‘游戏精神’是李渔剧作的最大特点,这个与传统知识分子的作品不同。”冈晴夫说。
记者问冈晴夫最喜欢李渔哪部作品。“每一部我都喜欢。”这位72岁的老人脱口而出。
希望更多人享受李渔作品的快乐
冈晴夫在研讨会两天的时间里,完整地听完了31位专家、学者对李渔的研究以及李渔作品的讲解。
冈晴夫说,通过对李渔的研究后发现,在学术界,通俗文学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那些通俗、鄙俗的东西里蕴蓄着许多动人心弦乃至勾魂摄魄的力量,表现为戏谑、噱头,还有形形色色的idea(点子),李渔早早就涉足通俗文学。”
“我长期以来对李渔情有独钟。这次在和中国教授讨论时,有人说李渔值得纪念,应当纪念,我觉得说得很对。”冈晴夫告诉记者,在日本,对李渔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但是李渔的作品有很多都翻译成日文,在书店里卖。”在冈晴夫看来,类似的纪念活动能让更多人关注到李渔以及他的作品,能像他一样享受到李渔几百年前的文字带来的快乐。
(张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