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儒学在当代(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台湾淡江大学副校长高柏园教授指出,儒家文化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现在已经不再是文化独白的时代,而是文化对话的时代,因此儒家文化在如何回应当下的问题上不需要以攻击性的姿态去面对其他思想和文化,而应该与其他文化共筑一个平台,包容多种文化、思维和思想。我们要将不同文化的精髓变为可操作性原则,进而将它们化为我们生命中的内容,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从而建构新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基于多元文化中的一元的定位,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则在于联合世界所有文化中的高端内容来回应、面对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资源短缺问题、感性文化和消费主义问题、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问题、安顿人的内心世界等问题,儒家思想文化应该在当今全球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9月8日—11日,“两岸四地中华文化博士论坛”在山东大学和尼山圣源书院举办,来自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尼山圣源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的近八十位专家学者与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和博士生们围绕“儒学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分别从儒学的现状及未来走向、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儒学与世界文明以及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困境与儒学的应对之道四个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为部分与会者的观点摘要。
舒大刚:儒学价值 由古贯今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舒大刚教授认为,中国儒学的当代价值,与它自身的内涵和功能分不开。
首先,儒学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为天立极(太极),为人立极(仁义),为世立极(文明),为家立极(和顺),以及“天人合一”、“天听自我民听”、“民为神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理念,是中国人世世信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近世这个家园遭到破坏,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江山依旧在、故园无处寻”的严重后果。今天我们要重建这个家园,当然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抛弃儒学这个精神资源。
其二,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标志。自汉代起儒学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中国所有的精神产品以儒学居多,在所有的文化成果中也是儒学的影响最大。我们今天讲中国文化,讲中国历史,甚或要重振中国文化和中华大国形象,首先必须继承和弘扬儒学这份优秀成果。
其三,儒学曾经是行动的指南。“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之说,曾经是中国人做君子、做忠臣、成德企圣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守则。我们今天要想扭转信仰缺失、行为失序的状态,儒学自然是重要参考。
其四,儒学还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儒家“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它强调“礼法并用而侧重于礼,移风易俗而着力于教”,这个经验可以帮助解决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刑弥繁而盗不止的矛盾。孔子“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教诲,仍然是当今执政者应当吸取的金玉良言。
杨国荣:以“道”为视角看儒学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杨国荣教授以儒学自身的学术内涵为出发点,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儒学的当代价值。
第一,儒学的仁道观念。从孔子开始,“仁”就是儒学的核心
观念,“仁”把人与人之外的对象区分开,强调人之为人的本质特点,在价值层面上始终将人看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和手段。第二,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考虑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家说“形而上之谓道”,对道的追问始终贯穿于儒
学中。儒家的“道”强调“道不远人”、“日用即道”,“道”的呈现不能离开人的知行活动,社会理想、社会文化及终极关怀要根植于日用常行。第三,儒学“中道”、“中庸”观念的当代价值。“中”更多地强调在处理事务时把握
“度”的原则,寻找适当的平衡;“度”的另一层意义是要处理好普遍原则与具体情境的关系。第四,儒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兼容观念对当今社会中的国际关系、文明冲突等问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陈炎: 价值中立 方法多元
山东大学陈炎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已成为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儒家的精神实质已经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陈炎教授以一种风趣幽默、谦虚儒雅的风格,缓缓道出自己“跳出儒学看儒学”的致思方向和“价值中立、方法多元”的研究理路,并以一种客观追溯历史的态度详细地阐述了儒家
文化之所以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陈炎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只是世界众多文化中的一元,应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只有这样,儒家文化才能走得更远。陈炎教授曾在
其出版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中,运用文化人类学、符号学、系统论、比较文学、结构主义、两性文化、文化冲突理论等多种模式和方法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全新的读解和破译。






 
关键词: 儒学 当代 国学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