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昆剧大师“下苦功”:100个字要用三种话来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名人档案
  姓名:李鸿良
  家乡:苏州昆山
  职业: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剧丑角艺术家
  代表作:《孽海记·下山》、《跃鲤记·芦林》、《艳云亭·痴诉·点香》、《渔家乐·相梁·刺梁》、《义侠记·游街》、《十五贯·访测》、《红梨记·醉皂》等
  2015年昆山当代昆剧院正式成立后,在南京工作的昆山人,昆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李鸿良在家乡新增了一个牵挂。同时兼任昆山当代昆剧院院长的他,开启了“高铁模式”的肩挑两地工作,但他却“累并快乐着”。得知扬子晚报启动“一生一世江苏人——‘江苏声音图书馆’”活动后,李鸿良爽快地答应了记者的邀约,“我是昆山人,我愿意让大家听听正宗的昆山声音。”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12岁离乡,他感叹“小昆山,不得了”
  李鸿良12岁从昆山考入了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昆剧丑行,是江苏省昆剧院的第九位梅花奖得主。拜祖师爷赏饭,李鸿良天生一张让人一见就乐呵的长相,摆出造型往舞台上一站,就是活脱脱的昆丑模样。最让戏迷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他那口正宗的苏白,“圈粉”效果绝佳。不少大学生表示,就是因为看过了李鸿良的昆剧丑角表演,才正式“入坑”喜欢上了昆曲。
  昆山出生的李鸿良,苏白怎么可能不地道?记者联系上李鸿良时,他正连夜乘坐高铁,回到了自己在昆山的家中。南京到苏州昆山的高铁需要80分钟车程,每个星期,李鸿良至少要在两地往返跑上1个来回。“现在的昆山和我小时候比,变化那是日新月异。”和记者聊起家乡,李鸿良的话语里没有了深夜奔波的困意,“我的印象里,小时候的家乡昆山,出门就是一条街,但现在的昆山变化实在太大了,经济领跑全国。小昆山,不得了!”
  “我是昆山人,一直很关心昆山发展。它除了经济方面的硬实力,更有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昆曲,这是其他地方绝对都拿不走的、专属昆山的文化符号。”李鸿良一直有个愿望,要是家乡昆山也能有专业昆剧院团,那该多好!
  2015年,昆山当代昆剧院在昆山成立,成为全国第8大昆剧院团。昆山当代昆剧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监李鸿良正式圆梦。身为江苏省昆剧院院长的他,同时兼任起了昆山当代昆剧院院长一职,两地奔波的“高铁模式”也正式开启。李鸿良似乎一直“在路上”,但在他心里,这样“累并快乐着”的状态反而让自己更加满足。
  李鸿良透露,自己希望能在家乡昆山完成三个愿望:建立一所昆剧院、一所昆曲研究院、筹建一所昆曲学校。如今,愿望已经开始初步实现。“我是学昆曲的昆山人,应该为家乡做一点事。” 他告诉记者,今后当代昆剧院要用“传统”和“当代”两条腿走路,步子必将迈得更开、走得更远,艺术天地也会更宽。
  仅有100字的朗读内容他同样“下苦功”
  得知扬子晚报启动“一生一世江苏人——‘江苏声音图书馆’”活动后,李鸿良头一个爽快而利落地答应了记者的邀请。“我是昆山人,我愿意让大家听听正宗的昆山声音。”
  李鸿良朗读的是苏州作家陆文夫在作品中描写的一段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苏州方言吴侬软语的韵味:“已故的苏州幽默大师张幻尔,他说起来还要滑稽,说北方人吵架要动手时,便高喊‘给你两个耳光!’苏州人吵架要动手时,却说‘阿要拨侬两记耳光嗒嗒?’实在是有礼貌,动手之前还要先征求意见:‘要不要给你两个耳光?’”
  简简单单的100个字,艺术家如同平时上台演出一般重视,下足了功夫。李鸿良将这段话打印出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做了标记,叙述性的语句用昆山话来读,头一个引号里的北方人语气用标准的普通话,第二个引号里的苏州腔调,则是用苏州话来朗读。为了让方言的叙述更有趣味性,李鸿良还结合实际,对最后一句话做了小小的“发挥”,“那么,啊要弄两计耳光几你吃?”相信你听完李鸿良的领读,一定会捧腹大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