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乌丙安:不能让七夕贴上“中国情人节”标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我们不应把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贴上“中国情人节”等有异国色彩的标签,还七夕节最本真的元素才能更好地安放那份传承了2000多年的爱情。  


  当下,不管是商家出于“七夕经济”考虑,还是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七夕节已经被冠以一个更为“国际化”的名字--“中国情人节”,而鲜花、巧克力、钻戒、大餐似乎也成了七夕的符号。对此,乌丙安不予认同。 


  乌丙安说,七夕节就是七夕节,有特定的内涵和传统,没必要将其更名去和其他节日作类比。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更说明全社会都应该把这个节日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而且,从传统故事来说,七夕纪念的是夫妻间忠贞不渝的情感,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人”。 


  乌丙安认为七夕节传达出的三方面爱情婚姻观应该是作为节日主旨被挖掘并提倡的。 


  首先是恋爱自由。牛郎织女相爱结婚,是自由结合,是对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抵抗,千年前自由恋爱观仍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这对当下一些替儿女婚姻大事做主的父母也是种提醒。 


  其次是以感情为基石的婚姻。仙女“下”嫁放牛郎,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但织女一定是看上了牛郎的品质,爱上了这个凡人,所以这份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才能“隔银河而不散”。而现在一些年轻人择偶时却以房、车、金钱至上,向大款、“富二代”看齐,文明的进步没有理由削弱感情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再次是婚姻的忠诚。牛郎织女每年相聚一次,但那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不离不弃确实值得婚姻危机频发的现代人深思。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节传统元素的表达方式理应不断延伸。既然节日的商业化运作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就可以在社会和商家针对七夕的宣传或促销活动中,把节日的真谛加以正确引导,让人们了解这个节日,树立良好的爱情婚姻观念。”乌丙安说。 


  此外,很多人认为七夕节缺乏特定的“符号”。乌丙安说,比起端午节的龙舟、粽子,春节的春联、中国结,由一个传说演变而来的七夕节好像的确没有特定的符号,但他建议可以把一些特定的活动演绎成“符号”。 


  他说,“鹊桥”是七夕节中最有意义被物化的元素,如果每逢七夕,各地能够集中搭建一些新式“鹊桥”,或邀请模范夫妻走上“鹊桥”,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或让情侣通过“鹊桥”甜蜜告白,类似方式可以让人们在体会传统的同时也加深对爱情的理解。 


  再比如,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长时间不能和家人团聚,过着现代版牛郎织女的生活。如果在七夕节这一天,能够组织一些农民工和家人团聚,这份感动一定会比鲜花、巧克力来得更加真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