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郭世佑:国粹其实是"国渣" 国学热炒作成分大(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学救亡与十教授宣言
1921年,北京大学成立国学研究所,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也分别于1923年、1926年设立研究国学机构。
为扩大运动的影响及壮大实力,胡适多次建议母校清华创办类似机构。1925年,清华学校成立大学部的同时,又增设了一个研究院,成为校内与大学部、旧制留美预备部并列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之一,这个研究院就是国学研究院。
清华国学研究院办学期间积极物色国内著名的学者来校任教。“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皆是著名的大师。国学研究院采取了异于国内其他大学的国学研究之道,即“注意准确精密之方法(即时人所谓科学方法),并取材于欧美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虽然因为校内资源分配冲突,清华国学研究院只存在了四年,但研究院的课程,兼具广博与精深,不少即使在今天,仍然具前沿性质。
1935年,王新命、何炳松、萨孟武、陶希圣等十位中国学者针对全盘西化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十教授宣言》),揭开了相当长时间的“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的激烈论战。到1930年代末期,两方始达成了“中国社会亟需要现代化”的共识。
1958年,台北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四位教授发表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叶至善、启功、吴冷西、陈荒煤、张志公等9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上提出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2004年,由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宁、王蒙五人起草完成的《甲申文化宣言》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呼吁国人“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从近代到当代,中国学人从未放弃呼吁重建“国学”文化体系,有支持者,也有批评者,当下青少年教育中的“国学热”也一直争论不断。郭世佑认为,中国很大,“任何一个判断都是以牺牲其他事物为前提的”,单纯的以“东西文化”来划分太笼统了,学术研究本身就是好事多磨的事情。
“国学”的切入点是阅读原典
抛开“国学”与“西学”的争论,郭世佑认为,当下中国青少年教育中的“国学热”,很大程度上还是在炒作。商家为了利益在炒作,民族主义者也是在炒作,而炒作的背后,传统文化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却很少有人去深究。或许重提“国学”确实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的文化基础薄弱,体制、家庭、学校、转型期社会都缺乏国学教育的基础,国学院能走多远还很难说。
郭世佑建议市民不要赶热闹、瞎起哄,要先搞清楚传统文化是什么,既不要抬高,也不要贬低,不要神化古人,“孔子当年就没那么重要”,郭世佑说,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人文学科,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但现在的应试教育将历史课变为“副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学习‘国学’,先补历史课。”
学习的目的不是图热闹,而是要明白汉字的神奇魅力,郭世佑说,散文、诗词、对联、书法,这些不一定叫“国学”,但却能帮助市民提高欣赏与表达水准。郭世佑建议,想学习“国学”应该从阅读原典切入,正所谓“开卷有益”,不必局限于经史子集,也不在于多,而是认认真真一句一句地读完一整本书,进行系统的学习。
郭世佑说,目前“国学”和这一代人是一种尴尬的关系,青少年为了对付考试,没办法系统学习传统文化,要是真的想振兴“国学”,教育部首先应当在课程中增加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引导。家长和教师也需要增加自身修养,为青少年做好榜样。(姜梦诗 晶报)
■郭世佑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研究所所长,日本中央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著有《晚清政治革命新论》等,主编“法大人札记丛书”、“湘籍学者丛书”等。曾在人文大讲堂等多个学术论坛进行学术演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