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金缕玉衣”做局何以能得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金缕玉衣”做局何以能得手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因5位“权威鉴定专家”为一假造文物“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银行放出7亿贷款,致使银行损失5.4亿元。9月9日《人民日报》就此问题作了深度报道,揭露了“有鉴定证书,一般是赝品”的虚假鉴定以及大量伪专家横行于市等混乱现象。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民间文物收藏热以及10年前国内建立文物拍卖和交易市场以来,有关“真专家、假鉴定”的道德操守滑坡和“假专家,真鉴定”的市场失范,早就不绝于耳。从历史上看,中国至少出现过四次文物作伪高潮: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的宋代,以伪造名人字画为主的清乾隆时期,以仿造历代文物为主的晚清到民国时期。今次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这一轮文物做假热,与海内外文物收藏与交易热不无关系。 


  但是,文物界做假,一般只是骗了文物爱好者和鉴定师,如张大千描摹的石涛假画,就骗过了鉴定大师庞虚斋,这些“花招”,只不过是文物收藏界之内的“风花雪月”,“做假”损失只在业内。而“假文物”骗走国银数亿巨款,这几乎是前所未闻的故事,这说明文物界的“自乱”已经侵入到别的部门,并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失。


  因此看来,规范有关文物的流通刻不容缓。规范不仅要对文物界内部,也要对其他涉及文物的部门,要建立文物真伪的鉴定体系和与文物价值的评估体系,不能再让“鉴定权”与“评估权”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权威人物身上,造成“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国际通行的做法是,禁止官方的鉴定师为私人文物作真伪鉴定,鉴定师迫不得已要为文物估价,也不能收费。文物价格的体现,一靠权威的专业文物估价师,估价师评估的依据,是以文物鉴定师作出的文物真伪鉴定书为基础,以同类文物在近期市场上的交易数据为参考而估算出来的约值,在这评估中,形成了责任链条,互为制约,比“一人说了算”更有权威性;二是靠文物交易和拍卖市场,让市场来决定它究竟值多少钱,文物持有者只需出示有威望的拍卖行的成交价证书,就可以为文物谋得一个“身份”。


  以“金缕玉衣”为例,由5位权威专家充任“鉴定”与“估价”双重任务,显然是不当的。文物鉴定,一般分为技术鉴定和经验鉴定,以5位专家没有揭开琉璃罩为由说他们不负责,还真的难以成立。他们是“鉴定师”,所鉴定的文物在市场上值多少钱,已属他们职务之外的意见,说属于“学术意见”及“学术自由”,也不是说不通。


  所以,问题貌似出在鉴定环节,事实上出在银行对“质物”的不谨慎,如果追究责任,应该是银行方“没有尽勤勉和谨慎义务”所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