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别把孔子当中国代言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最近几年,“孔子”很流行,各种以孔子为名的儒教成人礼和拜师仪式在国内甚至世界举行,不少人都以“孔子”为名,在世界各地开餐馆、开俱乐部、搞各类文化产业,似乎任何中国的东西一沾上孔子,就很容易走出国门,发扬光大。久而久之,“孔子”成了中国最热门的代言人。
  孔子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让“孔子”以各种形式漂洋过海,使外国人透过孔子了解中国,显然不是坏事。但如果试图把中国的所有东西都与孔子扯上,驾“孔子”之帆,扬中国之船,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头不在孔子,孔子也从来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孔子之前的中国就已经有了灿烂的文明,孔子所在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孔子之后,即便汉代“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地位显赫,但中国历史依然有“阳儒阴法”、“王霸道杂用”等各种说法,儒家文化始终不曾是中华文化真正的“独尊”。倒是后来的封建王朝以儒家经典科举取士,将儒家文化僵化,逐渐窒息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窒息了中华文化的诸多生机,孔子一度被打为“罪人”。如今,人们“复孔”,把中国文化都贴上“孔子”标签,显然与历史不符,将千年的中华文明浓缩到孔子一人身上,显然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不利于世界全面了解中国。
  从当前现实中看,一百多年的近代化历程,使中华文化焕然一新。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早已被取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中更多地注入全球化的因子,诸多科学、自由、法治、科技等各种文明融合的精华,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人的服饰不再是儒教的长衫,语言不再是之乎者也,四书五经不再是教学经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不再是人们行为准则。今天的中国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而不是以孔子为由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地吃老本。所以,如果想让世界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孔子”形象并不符合时宜。
  这十多年来,西方媒体、学术界都在讨论“中国是否国际体系的修正者”,会不会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有美国学者指出,崛起的中国将会恢复古代礼治下的朝贡体系,像唐代、明代一样,在儒家文化辐射圈之内的国家都视中国为宗主国,向中国进贡。如果我们今天过度推崇孔子及儒家学说,会不会让人觉得,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将来要重新恢复“朝贡体系”呢?
  实际上,自古以来,中国向世界贡献的远不仅仅是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家文化,四大发明、鉴真东渡日本、各国来华的“遣唐使”、郑和七下西洋,等等,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从来就是整体的、多元的辐射,也从来未曾倚仗一人或一物。
  如今,某些国人大谈孔子,原因很多,有的出于对历史的不了解,而盲目推崇孔子;有的对中国文化其他方面缺乏信心,无奈孤注“孔子”一掷;有的则纯粹是商业炒作,提高自我知名度,总之,最终都想把孔子作为代言人。其实,中国吸引世界的地方非常多,熊猫、剪纸、刺绣、武侠、唐装、长城、故宫,甚至还有当前国际知名的姚明,又何必死抱着“孔子”一人呢?
    作者:邓清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