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京剧要普及,关键抓落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姜志涛(《中国戏剧》主编): 
  我觉得“宝安京剧娃”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令人振奋,令人感动。
  在深圳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港台文化激烈冲击的情况下,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能教出这么多有模有样的京剧娃,这要下多大功夫我对策划组织这件事情的宝安区教育局的同志们非常敬佩,他们探索了一条弘扬民族文化、普及京剧艺术的新路子。他们的经验确实值得推广和普及。我认为,没有一大批热爱京剧事业的人,没有一大批乐于奉献的人,绝对做不好这件事。我们老说京剧危机,危机在哪里?危机就在观众,就是“粉丝”和戏迷少了,所以戏剧才危机。专业演员不缺,戏校年年都有毕业生,就是没有追随者,这点特别可怕。但是真要迷上了,一辈子都戒不了,这个瘾大着呢。孩子是一张白纸,你让他学交响乐,他会爱上交响乐,你让他听流行歌曲,他自然跟着,更简单通俗嘛。京剧能学到这份儿上,实在太不容易了。我希望“宝安京剧娃”现象能带动全国其他地区,那京剧就不愁振兴了。京剧要普及,关键抓落实。
  孙宝莉(北京京剧院演员):
  我是北京京剧院派往宝安区开展中小学“京剧进校园”活动的辅导老师。在宝安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常常为各级领导关心京剧普及工作而激动,也为孩子们的进步而高兴,更为京剧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而备受鼓舞。
  我是上世纪50年代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艺术的,在国家那么困难的时期,我通过人民助学金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京剧演员。近50年的舞台生涯,让我对京剧有了深刻的理解。现在是商品时代,市场经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往往比较多,京剧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效益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习京剧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春节前夕离开宝安的时候,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潘世祥主任送给我们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弘扬国粹,功在千秋”。我说,这个牌子应该送给宝安区教育局的各位领导、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能在离北京这么远的地方,让“京剧进校园”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如果每个省、每个市都能这样抓京剧普及,我们就不愁京剧振兴。
  周铁林(北京京剧院副院长):
  深圳宝安区教育局的领导,能够把民族文化的认同、历史知识的普及、京剧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浸润,作为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特区人的系统工程来做,而且策划周密、举措得当、践而行之、坚持不懈、业绩斐然。两年多来,我们选派去宝安的指导老师已经轮换了好几拨,他们都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舞台经验丰富的剧院骨干,他们的全力投入和辛勤付出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当今商品大潮冲击下,搞“京剧进校园”系统工程,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宝安区教育局真就做成了,做好了,真是不简单!我希望北京京剧院和宝安区教育局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频繁,把“京剧进校园”的活动继续、深入、持久下去,越发得有声有色。
  任小艾(全国优秀班主任 《人民教育》管理室主任):
  我在网上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开始进行了一个系列报道,题目就叫《京剧为何屡振不兴》。它指出上至文化部,下至京剧团,为振兴京剧这个工作,设专项资金、建专门机构、传统剧目的发掘、新剧目的创作、老艺术家的表彰、新人的培养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还是停留在中老年的层面上。因此,还是屡振不兴啊。但在北京景山学校,有一名中学生与京剧偶然相遇,并成为京剧“粉丝”的经历,启示我们京剧应该怎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如何走近青少年。很多专家都提出“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的建议。小学、幼儿园注重的是兴趣的培养,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主要就是培养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
  孙毓敏(全国政协委员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
  2003年9月,宝安区教育局与我们联系,经过认真考察和研究,我们学院先后派出五批12名老师去深圳市宝安区辅导中小学生,他们的辛勤努力,使宝安区的京剧娃娃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深圳,走进香港,走进中央电视台,走向全国。
  我觉得宝安区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是一种爱国主义行动,京剧是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粹,继承它、普及它、弘扬它就是要同学们爱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在向孩子们宣扬爱国主义。同时,校园里开展京剧教育,使孩子们不怕吃苦,学有所长,也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宝安区的学生原本没什么京剧基础,可以说那是非常难开垦的一块处女地,宝安区能搞成,其他地方也能够搞成。
  万丽君(教育部体卫艺司艺术处处长):
  深圳这些年不仅经济发展,其教育观念也是非常先进的。教育部对艺术教育是很重视的,中小学美育课程中有音乐、美术,同时也特意将京剧列入到课程内容中。但在推动普及过程中也会遇到师资、教学内容、资金等一些困难。宝安区在推广京剧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模式,即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专家资源。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比较好的模式。现在教育部规定,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现在设的是声乐、器乐、舞蹈和校园课本剧。那么我们以后能不能将中国戏剧作为一项内容,进行推广和发展?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做。前不久,我们接到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先生的一封信,主要讲的是在高校举办大学生戏剧艺术节,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