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吴国第一城”重现丹阳(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早报记者 龚菲 
   青铜剑

考古现场

神墩出土的战国早期陶罐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这是众所周知的吴国的终点,但吴国的起点,历史上只留下泰伯奔吴并创立吴国的传说,其初创的吴国在哪里,历史学和考古学界一直在苦苦寻觅。

丹阳葛城,这是座2005年被发现的吴国古城遗址,从去年6月至今,镇江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江苏文博界11位专家日前汇聚丹阳,认定葛城从西周延续至春秋,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吴国城址,可称作目前的“吴国第一城”。但是,随着葛城重现的,是更多的历史谜团——城是何人所建?是不是吴王所住的都城?无数的谜团等待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去揭示。

三水环三城

“葛城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谜,1976年动迁以前,葛城村的居民就居住在这里,村边环绕着土筑的城墙,居民们曾发现过古代的陶罐,但是在史书上葛城却从无记载,没有人知道葛城在哪个朝代因何得名。”站在约4米高、四面环水的大土墩上,考古领队告诉早报记者,“现在这里中间洼,四周高,只有西边还残留一段城墙,那是因为2001年这里被承包种地,城墙被向内推倒了,非常可惜。”

这片台地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20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这么小的地方能住多少人?能被称作城吗?考古领队解释说:“这里只是内城,西周时这么大的内城规格已经很高了。和现代城市不同,古代的城有城有廓,即内城和外城,‘筑城以守君,造郭以卫民’,普通人不可能住在内城里。葛城的形制很独特,水和城环环相套,从内城往外走,越过8米宽的壕沟,就是60米宽的外城,城外又是一道壕沟。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两层水环绕两层城,但这肯定不是葛城的全部,专家们根据种种迹象推测,葛城可能有三层水三层城,总面积在4平方公里以上。这种水环城、城环水的结构和常州的春秋淹城一样,但是葛城的内城比淹城更大,年代也更早。”

泰伯奔吴之都?

南博考古所所长张敏表示,目前发现的吴国城址都建于春秋时期,而葛城的年代最早,建于西周,这是它被称为“吴国第一城”的主要原因。

如果联系周边环境,葛城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丹阳市文化局局长陈利慧介绍说,在它周边,神墩遗址、珥城遗址、联城村、扶城村、护国村等均是人工修筑的四面环水结构;北面有近10座有可能埋葬贵族的高等级土墩墓;1954年,丹徒大港的烟墩山古墓中出土了宜侯夨(cè,古同“侧”)簋,1976年丹阳司徒镇发现了凤纹尊等26件青铜器的窖藏。前者的铭文记述了周康王改封虞侯夨于宜地为宜侯,有专家认为,夨就是吴国的始封之君周章,吴方言“周章”二字读快了与“夨”的确非常接近。而凤纹尊改变了吴国没有青铜器的传统观点,代表了江南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准。

以上都表明,当年的吴国都城就在丹阳丹徒一带,葛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家在论证会上认为,葛城是早期吴国都城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葛城真的是吴国都城,泰伯奔吴之谜有没有可能据此解开?南博考古所副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泰伯和仲雍奔吴,是为了让位于季历,也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史记》记载,周文王的孙子周成王曾派人寻访泰伯的后代,找到已经做了吴地首领的周章,并分封了他。考古队从城墙内找到的陶片最早的是西周早期,离泰伯奔吴的时代很近,但是这些陶片也可能早就埋在土里,后来在筑城取土时混进了城墙里。现在可以肯定葛城不晚于西周中期,但是它最早筑于何年,由何人所筑还是一个谜,需要对城内进一步考古发掘。

据了解,丹阳市正准备将葛城遗址申报即将启动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