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被”商品化:国学推广的一种偏离(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孔子2000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二)对“国学”本真的偏离  

国学作为中国学术学问,涵盖中国固有文化,其作为立国之本、民族之魂层面便是所谓“国学的精华”[③]、国学根本精神。我们认为《甲申文化宣言》“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5]是对国学根本精神较为不错的概括。然而国学范围广博、界限不清,“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2](P1弁言)加之其所涵古籍浩如烟海,所谓“皓首穷经”。如此广众之书,其中良莠夹杂,瑕瑜并在。张之洞《輶轩语》云:“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一分瑕瑜,而列朝书去其十之八九矣。”以此而观,国学有其根本精神即“国学的精华”部分,同时国学本身也存有瑕莠、不足之处,这才是国学的本真。  

一味媚俗,国学根本精神易迷失。“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第七》)《诗》、《书》之类的经典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其皆是“雅正”之言。一味媚俗,作功利化曲解,《论语》为经商高招背离其儒家“仁义”之说根本,《孙子》为谋权妙计背离其“民本”、和平之说根本,佛教乃超亡送死教背离“利乐有情、普渡众生”大乘真义。总之,这种功利化的曲解,媚俗而去“雅正”,背离国学的的根本精神,使国学迷失方向。国学可以世俗但不可低俗、庸俗,应在雅俗之间保持一个适宜的张力,不能背离“雅正”。所谓“《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第三》)    

无序供应,国学根本精神易误传、讹传。短时间内批量无序供应,其中难免夹杂诸多的错解、误解,一知半解。所谓“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第一》),只有把握住国学的“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这一根本精神,国学之道才能生发出去。如果这些错解、误解,一知半解超出学术范围之外,偏离国学根本精神,以此错解、误解,一知半解传播开来,只能以讹传讹,国学之道必然难以生发出去。特别是一些文化骗子借国学幌子粗制滥造文化渣滓,更是与国学根本精神背道而驰。  

炒作营销,国学本身不足易被遮蔽。国学非完美无缺,其中不乏诬妄之文,虚构之作。不能辨别真伪瑕瑜,易使人误入歧途。章炳麟言“对于古书没有明白哪一部是真哪一部是伪,容易使我们走入迷途。”[6]然而国学古籍浩瀚,对国学本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全盘梳理本已艰难,在此基础上的当下价值开掘更是不易。比如很多中医疗法、道教养生方法并未得到现代医学认可。炒作营销,肆意夸大、拔高国学,将其吹得神乎其神。把某些偏方当治癌灵丹,把某某国学大师当作神仙再世。如此炒作,易使人信以为真,看不到国学存在的不足。一味捧杀,国学本身的不足易被遮蔽。  

一言以蔽之,背离国学的根本精神是对国学本真的偏离,遮蔽国学本身的不足也是对国学本真的偏离。  

(三)对“化民成俗”的偏离  

诗、书、礼、乐可以正人伦、美教化、和民风。《诗》言“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7] 《礼记》言“礼节民心,乐和民声”,“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 (《礼记·乐记》)。经书为圣人言行,为万事之标准。“无论孔孟以上,群圣人之言行,萃于其中,至精至博,足为万事之标准。”[8](P20)读此经书则可涵养民性,平和民气,启发民智。“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8](P14)《春秋左氏传序》说孔子作春秋“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9]即知往鉴来之意,史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读史可以明乎古之得失,而有益于今人礼仪教化。而国学中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的琴棋书画,向来为文人雅士们视作涵养性情、提升境界的重要载体。这些便是国学“化民成俗” 的价值所在。  


    国学“被”低级消费,人们只直接支取其低端物化的实际功用,或是标签化、消遣化国学,将其当做显摆、门面、笑料,而不会享用其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价值,必然失去国学与民众生活切实关联、与民众心理深层沟通的可能,无法深层影响人们的情感状态、行为模式,其“化民成俗”价值落实难以实现。甚至更糟的是国学会为不良者利用来作牟取暴利的工具,国学被扭曲为权谋术数、功名之说、救死良方,如是,非但不能涵养民性,平和民气,反会惑世诬民,将国学引向不归路。  


    综上所论,我们认为国学“被”商品化是当下国学推广的一种偏离,并非我们真正期待的国学推广。我们的国学要实现其应有的当代价值,其推广当是利他地、客观地、理性地。利他地,是指不以谋取自我经济利益为根本,重在服务于社会有益于大众,回归推广的文化担当;客观地,是指以公正态度、科学态度对待国学,不杂个人情绪、意气,即肯定其推广的价值也要正视其问题;理性地,是说国学要积极回应现实生活,不抱残守缺,漠视时代变迁而不作任何调适,而是与时具进开拓创新。 (包佳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