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的时代共鸣 不仅是学问更是生活思维(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许嘉璐(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学》版该办,也难办,而敢办确实起到了助澜和领航的意义。关于当前和今后办好《国学》版,我有四点建议:耐、领、推、出。 
    第一,耐。要有耐力。五年应该是一瞬间就过去了,而国学的复兴,真正能化为中国的内在实力,我看至少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从事这项工作的朋友,都要有耐力、耐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把国学研究和《国学》版这件事情放到一个历史背景下去看,或者说放到历史过程中去看。试想,《国学》版如果是在06年的五年前、十年前,即上各世纪九十年代,能不能办成?再往后看,十年后《国学》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五十年后《国学》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设想我们站在2050年那个时候,回头看2006年,一个中央刊物办了一个国学版,它是什么意义和地位?恐怕跟我们现在研究党史时看待《湘江评论》差不多吧?为什么我说要放在历史过程看?这样看就知道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了。 
    第二点,领。应该引领一代风骚,大家谈了《国学》版五年来很多成绩、优点,好像说漏了一点——《国学》版还很活泼。引领,第一要“深”。这个深不是说我们每天的文章都很深邃、深奥,而是说应该引领去深化。这个深,我想包括了宏观与微观。宏观指文化走向、国学走向,甚至可以再化解到文、史、哲研究中去的走向。微观呢,例如宋明理学观念的探讨,无论是“理”还是心性、良知,都需要继续深化,做出今天的阐释。这都是比较微观的。这也是办刊的必然、办报的必然。 
    另外,要有“问题意识”,特别要有对敏感问题的意识。例如,中国的国学能不能生成现代化?是不是一定要靠“西学东渐”?到现在我没看到有份量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文章,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例如从明代起,手工业作坊有了巨大发展,商品经济已经比较繁荣,《金瓶梅》等文学作品、思想家的学术著作都是很重要的例证。从宋代开始的永嘉学派,影响一直延绵到明,甚至到清。如果——虽然历史是不能“如果”的——消除了明朝的海禁,或者进入清代,在满汉融合之后,按照儒学思想的走向,中国能不能生成今天中国所说的现代化?(“现代化”这个词是从西方来的,西方的现代化含义和今天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应该给予回答,如果不能够回答,那就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国学能不能支撑中国的现代化持续发展?这是一组两个问题,简言之就是国学能不能生成现代化?能不能支撑现代化?我们所说的现代化非彼现代化,区别在哪儿? 
    第二组问题,中国国学,或者说传统文化、儒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我个人觉得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毛主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理论实践和革命实践看,即从当时的主体、客体和语境看,再从后来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再次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隔几十年的主体、客体和语境看,是不是可以说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现在我们只提第一个:“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实际情况”虽然也应该包括了中国文化,但是这个语词已经给人们造成一个定式思维,那就是只指地大物不博、人口众多,教育、科技、文化落后,等等。这都是着眼于物的方面。其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并已经和中国的国学、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了。如果说中国的国学范围太广,不仅仅包括儒释道还包含着文史哲,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等等,那么约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相结合。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干么。我们可不可以响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或“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或者说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上,二者是在分离还是在结合?《国学》版不是只坐而论道,还要起而行之,即要关注当代。 
    第三,推。推就是推广,也就是我在《“国学”精华编》序里所说的“生活化”问题。这也是国学能不能真正更热起来、能不能持续热下去的关键问题。只停留在书房里、刊物上,如果来一个什么浪潮,“国学热”就可能灰飞烟灭。因为你不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就要抛弃你。在这里我提出十二个字的“目标”:大众化、生活化、进家庭、进学校。 
    第四,出。我在序里有一句话,说当只有中国的国学成为世界领域里的显学时,才能说我们“热”了。怎么办?不能光靠人家研究,我们要走出去!这个走出去不是去读博士,或是做一两年访问学者,起码应该在外头十年八年,深入该国传统和学术,深入当地社区。这样才能知道中国“国学”的长短、能给世界贡献和怎么贡献。 
我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听出来了。我对国学和《国学》版的发展是挺着急的,但是还得有耐心,得慢慢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许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国学》版创刊五年了,用我们许先生的话说他“还是个儿童”,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都是我们《国学》版这个“儿童”的抚养者和监护人,所以说,我们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各位领导,今后能继续关心《国学》版的工作,支持《国学》版的工作,继续做他的抚养人和监护者。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中出席今天的座谈会并做精彩发言,谢谢大家。(录音整理:罗容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