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守住民族文化这道万里长城(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化自戕”与文化自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震烁古今。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心。鸦片战争后,列强文化强势涌入。在汹涌的西方文化浪潮面前,某些知识精英对于中国固有文化的信心轰然崩塌,出现了“文化自戕”现象,主张铲除中国本位文化,代表人物就是胡适。
胡适在美国留了几年学,回国后就以西方文化代表自居。他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是一棵树,那么他要做的就是把这棵树连根刨掉。他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在《信心与反省》一文中,胡适更是对中国文化做了全面抨击,把中国文化说得漆黑一团,一无是处。胡适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月亮都是美国的圆”。
当时,崇洋媚外成了潮流,有些名流给教育部写信,要求取消汉字教育,所有学校不许写汉字,不许看汉字书,一律改用英文或者法文。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取消汉字,无异于斩断中国文化的血脉。当时的教育部如果采纳了他们的动议,那我们今天成什么国家了!
所幸的是,我们的民族并非都像胡适那样,还有很多主张文化自强的有识之士。我们先要说梁启超先生。梁先生早年变法维新,向往西方文化,后到欧洲考察,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亲眼看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开始意识到,西方的制度不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不能走它们的道路。梁先生回国后开始鼓吹本位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文化,各有所长,应该互补互促。他与一位朋友在报刊上用化名辩论中国会不会灭亡的问题,结论是中国不会亡,原因是中国的文化不会亡。只要文化不亡,我们就还有复国的希望。这篇文章令一位年仅17岁的青年深感震撼,以致影响了他一生的方向,他就是我们史学界的泰山北斗——钱穆先生。他的《东西方文化导论》一书,从各个层面、各种角度比较东西方文化,对于破除学术界崇洋媚外的习气,提升民族的文化自尊和自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不过,与“文化自戕”论相比,文化自强的声音还是很小的,且历来被忽视,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文化自卑心理不足取
英国女学者阿姆斯特朗写过一本名为《轴心时代》的书,说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在北纬三十度地区,同时出现了巨星级的伟人:印度的佛陀,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我们至今无法超越他们。这是很有代表性的西方学者对于历史的见解。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文化自卑心理占了上风,中华文化固有的价值被忽视。在中西文化的百年交锋中,中华文化悄然流失,状况令人忧虑,需要检讨和反思。
首先,我们来看看价值观。任何一种文化,其核心都是价值观。西方人深谙此道,美国总统布什到清华大学讲演,讲着讲着就来布道了,“诸位,说到这里,我要给你们讲一讲美国人的价值观。”克林顿在北大讲演也是如此。美国人入侵伊拉克时,记者拿着话筒问一位女兵:“你到伊拉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她说,“我要告诉伊拉克人我们美国人的价值观!”如果把你的价值观改变了,你的文化就基本上被颠覆了。
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是以关怀“天下”也就是人类社会作为己任的。人不能活得太自私,而要时时以天下为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最典范的表述,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东林党人顾宪成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大家都耳熟能详。
近百年来,我们的价值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主要特点是由“公”变“私”,过分自我,“我”是这个世界的核心。有人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电视片里也常常有“最要紧的是对自己好一点啦”之类的台词,这些西方的人生理念,已经普遍地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
其次是耻感。耻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耻感,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是耻也。”不懂得羞耻,乃是最大的耻辱。如今,由于私欲膨胀,社会以占有金钱多少作为价值尺度,因而无耻之徒多多。只要能挣钱,假冒伪劣,无所不为,甚至连生产毒奶粉这样伤天害理的事,也不以为耻。
第三,文化表征的丧失。所谓文化表征,是指房屋、服饰、节庆、语言等显露于生活表层的民族特征。我们的许多文化表征,已经或正在被西方文化悄然置换。我们盖的房子大多是“火柴盒子”,那是美式文化。报载,马来西亚人到了浦东惊呼:“到曼哈顿了!”再说过节,中华民族理当过自己民族的节日啊!可是,事情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各种洋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都大行其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尔大学一位教授提出“文化领土论”的观点,认为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领土概念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文化影响来划分国界。我非常认同这一说法。战争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掠夺你的原料、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如今,我只要在文化上把你征服了,你就会追随我,会为能到我的公司打工感到荣幸;你们就会彼此互掐,把价格压低到无利可图了,还哭着喊着要把资源卖给我;你可以在国境上陈兵百万,可是我用不着打你,你的文化影响有多大,你的实际领土就有多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