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动漫产业步入新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与5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动漫业已经毋须再解释何为“动漫”,政府部门和业内人士对这个产业的理解和认知也早已今非昔比。在此基础上,动漫产业全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前不久闭幕的第六届杭州国际动漫节清楚地揭示了这一点。 


  动漫展会:向常态化、区域化、细分化发展


  今年的杭州国际动漫节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首先,主会场活动非常多,多个主题日令整个节展流程异常紧凑,可以说,组委会在最大程度上照顾了所有参与者的热情。其次,展馆布置表现出区域化分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联合本地区的动画制作公司组成集群式的参展单元,这种整体布局和设计的展区结构,既可降低成本,也提升了参展效果。


  经历了“过热、过多”之后,中国的动漫展会正逐步从混合型展会向学术、展览、专卖、Cosplay、同人、大学社团等细分展览模式过渡,并且多以某个地区为主体固化为年度活动。比如杭州国际动漫节就以其展览大而全、品牌效应强的特点,成为中国动漫整体展示的窗口。


  其实,对这几年“流行”的动漫展会“虚火”一说,笔者并不认同。会展作为一种产业,其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规律。当会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产生的带动作用、联动效果、经济贡献远远超越展会本身,成为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并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展会经济。


  中国的动漫展会是否已经形成展会经济,姑且不作结论,但仅就吸引动漫消费者这一点而言,动漫展会的贡献绝对不可低估。当然,相较于普通消费者,对动漫企业而言,还是需要甄别不同性质的动漫展会,参加适合自己的那些。


  卡通频道:走上传媒化之路


  数月前,奥飞动漫收购嘉佳卡通频道股份,使得“卡通频道(少儿频道)播出时段资源整合”的问题浮出水面。之后,很多业内人士幡然醒悟:有实力的卡通频道正在尝试以入股等方式,打造基于自己电视平台的长篇动画作品。换句话说,卡通频道已开始模仿美国的经营理念和日本的“制作委员会”模式,涉足产品运营的核心业务。


  可以说,今天我们不必再担忧电视台或卡通频道不懂得内容经营了。在此次杭州国际动漫节的卡通频道总监论坛上,来自央视少儿频道、美国尼克少儿动画频道以及国内多家少儿频道的主要负责人畅谈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其中多数都谈及了媒体如何介入动漫产品运营的经验,并坦言这是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不可否认,这种频道参与制作的间接制播分离模式,既使频道获得了渴望已久的运营收入,同时也符合业内人士之前一致倡导的卡通频道参与产品运营、优化播出平台的设想。


  其实,传统的四大卡通卫视依托电视台和垄断播出渠道的覆盖优势,早已启动了各自的产业化发展战略,并且各具特色,如北京卡酷卫视推出了“卡酷全卡通”概念,在京城数个黄金地段开设直营店,出版发行自己的刊物,由卡酷主办的动漫节活动也已经举办了数届。


  产业基地:房地产与文化产业相互博弈


  除杭州本地的中南卡通集团以外,一些新的集团化、区域化、基地化的文化集团开始陆续亮相杭州动漫节,如发源于青岛、立足于浙江的普达海动漫——浙江普达海集团是一家涉及文化产业、动漫产业等的综合性企业,业务涵盖动漫影视、文化教育、出版发行、房地产、休闲旅游、科技创新、生产制造及实业贸易等领域。


  时至今日,尽管我们已毋庸避忌谈及动漫产业基地的问题,但以下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方面,指责文化产业园区“挂羊头卖狗肉”、 圈地开发房地产等声音不绝于耳;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城市又的确缺乏城市经济增长的亮点,单纯的旅游经济无法将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只好纷纷将容易差异化发展的文化产业定位为城市发展新战略,并宣称“将促进文化产业与房地产的互动发展”。


  笔者认为,动漫一直缺乏作为一个产业的商业概念或固定的流通渠道,它更像一个文化概念,可以也应该被“炒作”。与动漫的联动究竟能带来多少增值效应,虽没人确知,但亦不是全然没有希望,过多过滥固然不好,但也不可将其“一棒子打死”。


  动漫衍生产品与创意商品,谁授权了谁


  如果说中南卡通和普达海动漫学习的是迪斯尼跨媒介和地产乐园式的发展模式,那么,“喜羊羊”走的就是明星卡通名牌授权的发展路线。对早些年押宝“喜羊羊”的“被授权商们”来说,实在是物有所值甚至超值,换句话说,人家买的是“原始股”。


  卡通形象的成长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以日本三丽欧公司为例,它推出过很多卡通形象,但只有Hello Kitty(凯蒂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1974年诞生以来,这个可爱的小猫咪三度沉浮,每每在三丽欧业务衰退时成为拯救公司的法宝,而每一次“收复失地”皆是依靠全新的产品设计理念,或涉足新的领域。今天的三丽欧,其礼品部分的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90%以上。


  那么,中国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呢?在本届杭州动漫节中,笔者发现销量最好的不是纯粹的动漫衍生产品,而是创意周边产品,这种创意也许来源于网络卡通,也许来源于某个网络表情或网络文化的衍生物。如同中国电子产品消费领域中大品牌屡遭“山寨克隆”的挑战一样,在将来,动漫衍生产品必须直面草根创意产品的冲击和挑战。动漫衍生产品与创意商品的界限模糊程度正在加剧,授权与被授权如同“游戏联合运营”这种商业模式一样,正经历重大的变革,一场重塑流通渠道的“革命”,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罗 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