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基础教育以及高校通识教育领域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中小学教育乃至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对一代代国民的基本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最为关键。《决定》指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我国传统的教育,特别重视培育孩子们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性格、情感与品行,使其拥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古人说的“蒙以养正”,或“正蒙”,即开蒙的时候一定要端正。这是说,由有德的家长与老师对儿童发蒙,教他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有理想情操的人。传统文化宝库中有脍炙人口、传之久远的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还有一些家训、家礼、家书等读物,剔除其时代局限与糟粕,可以作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教材。《四书》、《史记》等经典中都有不少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教育我们如何立志有恒,如何做一个对民族、对人类有用的人,可以作为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材。就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文化认同、伦理共识与终极关怀而言,就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可持续发展而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掌握好母语,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常识,基础教育乃至高等学校的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我们郑重建议,把《四书》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把以中国经典为主的东西方主要经典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在高等学校加强以“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学科与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是“古为今用”的前提,这是高等学校相关人文学科的重要使命。与近现代西方学术注重分科的传统不同,中国传统学术一直强调文史哲艺贯通,义理、经世、考据、辞章一体。清末民初,章太炎等用“国学”这一概念概括中国传统学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先后设立国学教学研究机构,以国学教育为主旨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也很有影响力,“国学”高等教育体系初见规模。但是在西方学术体系强势进入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学术逐渐被分割在“文、史、哲、艺”诸学科分别发展,独立的国学研究机构逐渐消失。近几十年来,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割裂分别纳入文、史、哲、艺等学科,甚至难以培养出一名通读了《易经》《诗经》《尚书》《仪礼》《春秋》五经的人才,而这些内容曾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常识。这对于“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高等教育界并没有将东西方传统文化机械地分割,进入近现代学术体系。他们充分认识到古典文明产生于学术分科研究之前,每一个古代文明体系都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制的分类教学计划(CIP-2000,相当于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 充分尊重欧洲古典文化和东方古典文明的整体性,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古代、古典、东方研究”作为交叉学科单独建设。
但是,国家学科主管部门至今未将“国学”列为单独的一级学科,使得“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碰到了很大的体制性障碍。我们认为,为了积极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必须尽快在高等教育领域设立国学一级学科(或学科门类),一定要下苦工夫、扎扎实实地培养深通古文字学,经、史、子、集和各民族、各断代、各地域主要历史典籍与文献的大量人才,并一代代传承下去,真正实现《决定》提出的“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  (作者:孙劲松 郭齐勇 单位:武汉大学国学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