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墨学为何受冷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据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我国的墨子学说表示过极大的兴趣与敬仰。托翁晚年极度厌恶“现代文明”。他以为就是这种“文明”,成了育人自私的温床。

孟子在谈论那个时代的思想界情形时曾预言: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杨”即那位杨朱,人称杨子。杨与墨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简而言之,一个主张为己,一个主张为人。杨朱鼓吹“为己”,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见他的利己主义已经到了极限。墨子则不然,他倡导人们,为普天下人排忧解难,即使赴荡蹈火也在所不辞。杨子的说教太俗,墨子的陈义甚高。

墨子学说虽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可以正大光明地摆到桌面上谈论,但是它终于没能成为我国的“显学”。清代的国学大师们整理古籍,孙诒让分档《墨子》,开工后,好多时日他不知从何处下手,原来几千年来,著述琳琅满目,几乎没有几人光顾过《墨子》。《墨子》成了久已荒芜的废墟。为什么墨学受到如此冷落,恐怕除了其它原因以外,主要是他陈义过高,人们敬而远之。

杨朱学说虽俗不可耐,绝大多数人不肯公开表示赞赏与信奉,有时甚至还假模假样地骂他几句,但在人们心的深处却有诸多他的徒子徒孙,口不言而行不弃,因为他的主张有实惠,不吃亏,凡信奉者,大可以在没人处偷着乐。

如今拿出墨子、杨朱来讨论,有什么意义吗?有。

凡陈义太高的理论说教,因其高尚,没有人会站出来公开反对。但是如果高得像月亮挂在碧空,享受一下月光下的遐想是可以的,却不会有人或跳高,或攀登,真的去摘取月亮。杨朱的“为己”之说虽赤裸裸,没有人公开地应和,可是暗地里践行者比比皆是,看当今的贪官污吏,哪个不是他的信徒?

从前文艺界批判过“中间人物论”,据说邵荃麟先生即是代表人物之一。我没有系统地读过他的理论,对其精髓不甚了了。但是我却赞成生活中多一些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中间人物”的榜样。这种人品质高尚,却非高不可攀;他们的行为堪称表率,却不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他们可敬仰也可亲近,只要你心存良知,胸怀正义,就可能像他们一样,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榜样。

就整个社会而言,不论各行各业,不论劳心者或劳力者,处于金字塔顶尖级人物总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芸芸众生,若芸芸众生中大多数者做到了“心存良知”,“胸怀正义”,这个社会不就是一个很值得称赞的社会了吗!何必人人都是圣人?果真人人都是圣人,也就没有圣人了。

对“为己”的批判也要有节制,适可而止,别说过头话。不要像以前那样强调什么“大公无私”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存在私有制的社会里,谁如果真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还能生存吗?他要吃、要穿、要喝、要住、要养家糊口,怎么可能“毫不利己”?说这种漂亮话的,十有八九是欺骗。

我以为比较科学、比较聪明的提法是“大公有私”,也就是说“私”存于“大公”之中,“大公”有了,富了,“私”才能水涨船高,“大公”长一尺,“小私”长一寸。其次在“公”与“私”、“己”与“人”之间,提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已经是很理想的道德标准,也是极令人羡慕的社会风尚了。

我们听听马克思是怎么说的:“人类的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没有自身的完善,只有自身的牺牲,还可能持久与普遍地存在吗?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却如《新唐书.张延珪列传》中说的一句话:“除天下之害者,常享天下之利;共天下之乐者,常飨天下之福。”最公平最和谐的社会,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彼此为人服务,也彼此被人服务。既都是主人,又都是仆人。






 
关键词: 受冷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