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学院会成为软力量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凤凰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老友辞任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职,举家迁往英国,出任当地一所大学的孔子学院院长。虽然依依不舍,但那边重金礼聘,又许以高位,于是乎还是下了决心离开。这个他已经生活和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没有留住他,我真的感到婉惜。
据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的消息,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孔子学院已落户38国,达80所,同时还有38国近百家机构正在申请。其发展之快,受青睐之深,超过了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国际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冷与热背后的心结
然而,在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大气候下,笔者发现,本区域却出现了一种“冷热”背离的现象。一方面,近年来汉语在一些国家越来越受欢迎,陆续进入各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当地的汉语教师缺口随之猛增,如印尼、马来西亚均缺数万人,同时中国派往当地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孔子学院还是有冷遇之感,一些国家还心存疑虑。目前在亚细安地区,仅有三国设立了孔子学院,与其他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现象似乎给人传出这样的信息:孔子学院有别于汉语文化交流,在一些国家并不像后者那样受欢迎。事实上,孔子学院只是一个“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主要开展多媒体汉语教学、中文教师培训和汉语水平考试等八项活动。可以说,它比法语联盟、德国歌德学院等其他国际语言文化传播机构更富有弹性、更独特。最明显的是,在形式上不是以直接投资、特许经营,而是以合作为主;在层次上,不是政府间合作,而是民间合作。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推测,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担心孔子学院变“孔教学院”,推动宗教传播。虽然仅一字之差,却有难言之隐。孔子学院的“孔子”,对中国而言,只是国际汉语文化传播中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既有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也包涵了当代中国的鲜活的文化;对亚细安国家来说,特别是印尼,它就超越了文化符号,而成为了一种宗教。
这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后者中的“孔教”,原是20世纪初一种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中国社会思潮,后传到海外,被华侨、华人发展演变成一种反抗当地政府推行歧视华侨华人政策、谋求生存的民间宗教,现已成为印尼第六大宗教,对当地华侨华人的生活、信念等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担心孔子学院沿袭过去的华文教育,弱化所在国的国家认同。不可否认,国家认同问题,特别是华人的认同问题,一直困扰着东南亚多数国家。这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在当地推行“分而治之”,使华侨华人被长期排挤在当地主流社会之外。数百年来,华侨华人不得不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本族群的教育,到20世纪初才逐步形成自成体系的华文教育。
主要源于中国文化“太软”
可以理解的是,在殖民统治时期,随着当时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这种由华人创立的华文教育自然会与本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维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令人可喜的是,孔子学院的推广已借鉴了历史的教训,“承诺不参与任何与所在国政治、宗教、种族有关的活动”。
第三,担心影响与台湾地区已有的文化交流。根据《海外孔子学院设置指南》的规定,中国国家“汉办”要求海外孔子学院须信守“一个中国”政策。而事实上,多年来台湾与东南亚许多国家一直开展着长期的、灵活多样的文化交流。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后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也就是中国文化“太软”。换句话讲,是中国文化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感召力,文化资源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软力量。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
其一,“软”在认知模糊上,对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缺乏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经历了“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后,中国自身对传统儒家文化认识尚且模糊,又缺乏对传统儒家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认知。这给对外汉语文化传播造成极大困扰,制约了中国文化资源向“软力量”转化。
其二,“软”在现代文化上,似有中国文化即传统文化之嫌。可以说,当前中国文化更多是停留在古代,真正为人熟知的现代文化并不多。在文化的层面,中国目前仍处于守势。许多现代社会理念,例如市场经济、民主、法制,中国还在向外求索,因此还谈不上建立软力量。
其三,“软”在转化环节上,自身资源无法有效转化为软力量,更谈不上将别国文化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软力量。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被国外抢先转化为风靡一时的现代动画。以笔者的观察,孔子学院的发展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号称“三天一所”,如此神速,能否加快中国文化软力量的转化,还有待观察。
但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厦门等十几所大学在某一小国一轰而上,不到两年,各占山头,设下十所孔子学院,给人留下内部争夺国际汉语培训市场的印象。
与此相反,中国在其他软力量资源上却展现了独特魅力。如在外交上,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以及奉行“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深得世界各国好评。特别是在“10+3”机制、上合组织和六方会谈等国际舞台上,中国施展外交软力量,有效地驳斥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依然是软力量的“软肋”,还需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总结和提炼。
应首先加强战略管理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不仅需要经济、政治、外交影响力的增长,而且还需要文化软力量的不断增强。应该说,孔子学院的推广,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但是,要真正通过孔子学院来提升软力量,还任重道远。
目前最重要的是,中国应加强国际汉语文化传播的战略管理,少搞形式,多做实事。两年来,孔子学院在发展的目标、方式、速度等方面的表现,已经暴露了管理上的种种弊端,引起了外界的一些疑虑。
作者:韩方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