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学日渐衰落,“读物”泛滥风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在接受文化媒体采访时,谈到目前纯文学期刊生存困难,而像郭敬明的杂志屡登榜首这种现象时认为:郭敬明的杂志不能叫文学期刊,它有一个文学的面貌,所以被误认为“小说”,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只能称作“大众读物”或“类文学读物”。把这样的东西称之为文学,是对文学的不恭。当然,读者需要这样的类文学快餐。在捍卫文学尊严的同时,我们也应尊重大多数人的文化选择。
这段评论在分析文学发展的现状、大众文学的兴盛和读者趣味的变化时,指出了这样一种文学阅读的现实,这就是现在图书界畅销的或者大众读者所广泛阅读的,是以文学名号或者文学的面貌出现的“读物”为主,而文学、文学作品或者真正的文学的阅读,则越来越不足,越来越少……这可谓触及了当今文学界、阅读界的这样一个尖锐的现实,就是文学在日渐没落,各种各样的“读物”泛滥、风行。
真正的文学、真正的文学阅读的失落、没落,在不同的文学历史发展时期,都能很轻易地找到这样的例子和事实。而今天,现实的文学环境、阅读潮流,也的确正是这样的一种情形。有的读者说:现在每个人都听到了更多的声音,从各个方向传来;也看到应接不暇的画面,包括新产品广告、电视新闻、肥皂剧……商业利益制定的潮流将人变成附庸;世界成了各类大潮流、大事件、大人物和抽象数据理论构成的庞然大物。迷失、空虚占据了披着虚荣外衣的人们。而我们听到的发自心灵和灵魂的文学的声音,却日渐稀少。我们即使谈论起文学来,也是最关心文学能赚钱吗?能助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要阅读文学,现实已经难以提供,真正的文学已经变成了传统、经典;文学的营养和食粮,只存在于过去,现实的灵魂的原野则是一片荒芜。
在阅读中,我们开始接受起披着文学外衣的各种“读物”。我们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只追求有实际效用的目标,精神生活必须服务于短暂的快乐,于是,流行读物成了文学的通常形式,我们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的文学阅读。在这样的读物的阅读中,我们已经感受不到自然的文笔,带给我们的惊奇和兴奋,我们不会与这样的读物进行精神交流,从中认识了人,更不能通过一个作家的眼睛去发现人类的普遍的心灵。我们的阅读环境不再宁静,阅读的心灵也难以安静下来,即使我们身处阅读之中,我们感受的世界仍是喧嚣的、浮躁的。我们的阅读感觉已经变得越来越粗鄙,体会不到书中的文字之美、人性之美和世界之美。我们的“读物”阅读口味,逐渐滑向肤浅、平庸,以为这就是阅读的时尚、流行和潮流,追逐炒作制造的一个个的焦点、热点,开始迷恋畅销书排行榜,争做市场化的明星作家的“粉丝”……
有一个说法是,文学式微似乎已成世界性的趋势,这说明人类不需要文学了。这个说法是荒谬的,这就好像说,由于大气污染、环境恶化是目前的趋势,因此人类就不需要纯净的空气和美好的家园了。相反,这恰恰说明,我们需要做些补救。这就像著名作家韩少功在《文学何为》中所说:只要人类还存续,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广有作为和大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忍不住会在金钱之外寻找点什么。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呼吸从容、目光清澈、神情舒展、容貌亲切的瞬间,在心灵与心灵相互靠近之际,永恒的文学就悄悄到场了。人类的文学宝库中所蕴藏的感动与美妙,就会成为出现在眼前的新生之门。这样的文学,会让浮躁不安的人沉静地坐下来,阅读、思考他人的生活、他人的感受,从而缓缓走进自身的内在,逐渐唤醒他生命里本就存在的各种感受力。因此,抢救我们的文学的感受力,让我们通过真正的文学阅读重获感受欢乐、悲伤、同情、愤怒的能力,使我们苏醒,重新充满活力和激情,成为精神健全、饱满的人,这无疑是一个为什么我们今天更需要真正的文学、真正的文学阅读的理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