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书法家要当文化人 需向易中天学"写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易中天先生在沈阳看望赵本山,赵本山当场写张字送给易中天,易中天则作诗一首,用毛笔抄录后送给赵本山。
赵本山、易中天都不是书法家,按照常理,名人赵本山送给名人易中天一张字,那是业余水平的应酬之作,谈不上什么“文化含量”,易中天随便写张字回赠赵本山,两位名人的“礼尚往来”也就完成一个回合。然而易中天不是这样,他不但要送给赵本山一张“字”,更要送给他一首诗,他要送给老赵一张“我笔书我诗”的“文化含量”比较高的“字”。这样的一张“字”,较之老赵的那一张信手涂鸦,是不是“文化”得多,可贵得多,也“值钱”得多?
易中天送给赵本山的那首诗是这样的:“君唱二人转,我讲三人行,走遍天涯皆芳草,满目艳阳春。漫道晨昏短,但问耕耘深,茄子黄瓜老玉米,泥土最清新。”这样一首浅显易懂、明白如话的好诗,发自文化名人胸臆,又得主人当场抄录,赵本山肯定会终生视为珍贵礼物。
易老师待朋友堪称慷慨。要知道,“诗”这个东西和好的书法作品一样,都因难得而宝贵,而“值钱”。
唐初欧阳询书法水平高,新罗国的商人就来中国买他的字拿回去牟利;稍后白居易诗名大盛,新罗商人又忙着倒卖白居易的新诗,据说从白居易手中搞到一首新诗,在新罗国那里可以卖到“万金”。到了清代,名人曾国藩请大书法家何绍基写张字,何绍基给人写字多是自己作诗、撰联然后书写,一时未得空闲,于是交差就慢了点。身居相位的曾国藩理解何的难处,只得屈尊纡贵,亲自作诗一首派人送给何绍基,顺便催一催“写字”之事。由此可见“诗”与“字”在从前那是可以等量齐观的,“诗”价绝对不在“书”价之下。笔者说易中天先生待友慷慨,原因就在这里。
与何绍基、易中天“我笔书我诗”不同,现在的“书法名人”和赵本山一样,不管给谁写字,来来回回就是抄那几首唐诗、宋词,就是那几句不知抄了几百、几千遍的“厚德载物”“宁静致远”“澄怀观道”之类俗语,文化含量几近于无。不是他们不愿抄自己的诗,而是他们没有何绍基、易中天那样的实力,根本写不出诗来。他们抄写的唐诗、宋词挂在墙上,文化气息贫乏,何谈儒雅风流?这样的“名人书法”,不会有谁认为珍贵。
因此笔者认为,当今的书法名人,首先应该是个读书多、有文化的人,胸中多一点“丘壑”,笔下才能多一些“内容”。书法名人要么就别动笔,要动笔就应该写点自己的话语,哪怕是实话实说的大白话,也比尽抄唐诗、宋词好上一千倍。这样的要求对普通书法人来说可能有点高,但是对于国家、省、市各级“书法名人”来说,就一点都不高。
现在的“书法名人”哪个没有大学文凭?有这么高的文凭却表现不出应有的水平与能力,是不是因为自己特别不爱学习?不爱学习偏偏又爱做“书法名人”,这样的“名人”占据了书坛的统治地位,要求这样的书法界出“大家”“大师”,岂不是缘木求鱼?
笔者索性再说深一点。“书法名人”若是认为上述的要求“太高”,那他主动退出“书法名人”的圈子好了,这很容易做到,从此不再出头露面好了。我们的书法界,不能总是由一群文化欠缺的人,来当徒有其名的“名人”。
写诗其实也不难。易中天也不是一开始就会写诗,他读书多,“腹有诗书气自华”,于是自然而然就会写诗了。于是在赵本山面前,他就可以不但写“字”,更能赠“诗”,展示一种“茄子黄瓜老玉米”以外的别样风景。书法家想向易老师看齐也不难,只需多读点古书,多想想书法本身的“文化属性”,多一点社会责任感。这样,笔下写出自己的话语,并不比练书法更困难。
书法人,你要自加压力,把自己锻造成彻彻底底的“文化人”。(邹德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