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全国最大元代石闸"志丹苑"遗迹再度封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全国最大的元代石闸遗迹、近年来本市考古发掘之最———“志丹苑”水利工程遗址本月底将进行“回填”封存,以杜绝裸露在外发生的伤害,目前保护方案已基本确定为“干保”方案。“回填”预计于明年2月1日前结束,之后元代水利遗址博物馆将在遗址上方开始兴建,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建成,届时再度“沉睡”的遗址原貌才能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与市民“重逢”。在此期间,专家们还将继续攻克“启封”后的保护难题。
遗址历史价值巨大
位于延长西路志丹路口的“志丹苑”遗址,建于700年前的元代,规模135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
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地下水利工程遗址仅三处,“无论是广州的西汉南越国木结构水闸遗址,还是被评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规模都比志丹苑小得多,而且其完整性和用材、做工,也都在志丹苑之下。”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主任宋建告诉记者。
上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管专家召开的论证会上得出结论,志丹苑的面世表明早在700多年前上海的水利工程就已非常先进,内河航运十分发达,对于研究吴淞江的历史变迁、上海古代航运和城镇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是上海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也是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专家还提议志丹苑可申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长期裸露损害文物
自2001年发现遗址,经过5年挖掘,今年10月中旬“志丹苑”才全部面世,而短短两月后,为何又要再度封存?宋建告诉记者,“回填”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志丹苑遗存以石墙、木桩、铁榫三大类材料为主,埋在地底下数百年,一旦暴露在空气中,短期内可能看不出异状,但时间一长会发生各种危害。
石墙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会逐渐风化;木头刚出土时含水量很大,裸露在外,经过太阳照射、空气杂质的侵蚀,容易炭化,松木在空气中易受白蚁侵蚀;铁器则会经过空气氧化作用后生锈。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文管部门目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保护。石头用彩条布包裹起来,抵抗紫外线照射,木桩上喷洒特制药水,再用塑料布包起来,铁器也用塑料布包牢,与空气隔绝,防止氧化,“但这都不是长久之计,第一无法彻底杜绝空气侵蚀,第二今后也无法对外展出。”宋建告诉记者,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封存,再通过对周边环境的继续监测分析,来设计更完善的保护计划。
此外,由于规划中的遗址博物馆将在原地建立,虽然有明确测算,但打桩位置在遗址旁边,考虑到要防止机械施工危害到遗址,暂时封存到水泥板下会比较安全。
回填方案确定为“干保”
“回填”,就是把遗址全部“覆盖”起来,到博物馆建造好后再打开。专家之前提出了两种方法:干保与湿保。干保,就是在已发掘的文物上填上沙土;湿保,就是在遗址上灌水,恢复水闸当年生存的状态。宋建告诉记者,如果采取湿保方案,技术上的要求很高,所以目前已基本确定用“干保”的方法。
在回填之前,先要让文物从“湿”逐步转“干”,这也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根据对挖掘出的文物的监测,含水率在23-30%时是最理想的状态,在有空气的状态下,含水率低了,木桩会干裂,含水率高了,就会腐烂。“回填”时将先保证地下的渗水率保持在十的负九次方,这样木桩的渗水速度慢于蒸发速度,控制住速度后,就可以慢慢逐步地干燥。
做好这一准备工作后,铺上泡沫塑料等软材料,上面盖上沙,再用水泥板封掉,“回填”才能宣告完成。据悉,整个回填工程从本月底开始,计划在明年2月1日前结束。
至少需要1年半开放
遗址何时“开封”,将视志丹苑遗址博物馆的建造速度来确定。据预计,博物馆的建造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建成后,将成为本市首个建在原址的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早在2004年1月就已确定,呈银锭形,两旁宽,中间束腰,形状恰如志丹苑遗址出土的铁锭榫。“可行的话,将复原当年水利工程,让闸门动起来,让水从闸门穿流而过。”宋建透露。
博物馆内部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展出内容包括造闸的目的、造闸的工序、水闸如何使用、水闸废弃原因、与现代水闸及国外水闸的比较等五大方面,地上部分展出遗址中挖掘出的瓷器、鱼骨等文物,地下部分就是费时5年挖掘又即将被封存的水闸全貌。
“如果不能让水闸面世,这个博物馆会失色很多。”宋建说。
长期保护面临两大难题
博物馆开馆之际,水闸就要重新面世,届时如何解决裸露后的保护问题呢?宋建表示,回填期间文管部门将联合全国力量研究出更完善的长期保护方案。
除了之前的保证木桩含水率这样的技术活,保证遗址面临的最大难题还有两个。一是对地下水的控制。宋建告诉记者,如今的遗址就像个“没底的箱子”,地下水要向上冒,如果不加以控制,水会发臭发黑,成为污染源,滋生的细菌也会腐蚀木桩。
另一个是遗址的整体结构,本来被封埋于地下的遗址始终处于一个平稳状态,被挖掘出来后地上泥土压力消失,地底则有力地往上抬升,整体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导致水闸整体移位,这在最近已经显现出了一些征兆。10月中旬“志丹苑”才刚刚显露全部“庐山真面目”,仅仅两个月,水闸地面已经向上抬升了5-6毫米。
“在建馆的这段时间内,我们将继续对遗址环境进行监测,全力攻克这些技术难题,制订出完整的长期保护方案。”宋建表示,这类木结构为主的文物,原地、原址、原味保存,目前在全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