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海鸰痛批荧屏雷声一片:严重扼杀作者创造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著名编剧王海鸰曾经是电视剧市场的“宠儿”,《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为她赢得了“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美誉。然而风水轮流转,如今的荧屏“神剧”当道了,观众喜欢“重口味”了,她这种作家式写作、人文气质明显的作品显得有些“寡淡”了,风头都被狗血剧、山寨剧抢走了。

眼下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的王海鸰新作《成长》,默默地印证了这个尴尬的现实——王海鸰倾尽她军人生涯中与空军飞行员共患难的感同身受,以及身为一个单亲母亲对儿子成长的呕心沥血,用她认为“适度”的技巧娓娓讲述着军人家庭、婚姻的爱与困惑,供人静心细品;然而,其他频道里“打砸抢”的家庭灾难剧、穿越恶搞的神话剧、公然抄美剧抄段子的网络剧却在上演车轮大战的收视狂欢。昨天,王海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从编剧角度剖析了当下电视剧市场的种种弊端,坦言收视率已经让播出平台和制片方乱了阵脚,身为作者“要花费很多精力保护自己”。

如果“洒狗血”是座山,也要用文学铺一条合理的路通往山顶

在王海鸰笔下,婚姻真是个最温馨也最惨痛,最丰富也最乏味,最给人安全感也最折磨人的话题,她曾入骨剖析了中国人无比真实又无处言说的婚姻真相,很多隐秘而大胆的话题都是由她首先抛向观众的,如《牵手》里的“第三者”、《中国式离婚》中中年女性的“可怕”描写、《新结婚时代》的城乡差异对婚姻的考验等等。这些代表作播出时都掀起很高的收视热潮和话题讨论。

其实,《成长》也有关于王海鸰对于现代婚姻的独立思考,“每个人都身兼多种角色,每一个角色都要负起责任。过去我们的价值观是‘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这是道德绑架,在剧中我进行了温婉的批评。我认为要实事求是,这个矛盾在《成长》里始终是有体现的。即便是军人家庭,当一方为了完成命令任务,另一方迫不得已作出牺牲,这种牺牲也不是天经地义的,对方要领情。”不过,这种关乎价值观的人文思考以及涓涓细流的温和表达方式,在目前荧屏的大环境下,显然已经很难让观众耐下心去领会王海鸰的良苦用心了。

说起观众被一堆狗血剧培养的“口味”变重,王海鸰倒是很坦然,丝毫没有“失宠”的失落:“我觉得责任并不在很多剧‘洒狗血’,电视剧对戏剧性和故事性有特殊追求并没有错,但是这些如果没有文学性、没有以对人物的塑造为基础,就像拼命吃辣,会让人越来越麻木。如果说洒狗血是一座高山,就要用文学去铺一条合理的路通往这座山顶。”所以,即便看到一些电视剧像深陷毒瘾的泥潭一样不断加码,用小三复仇、婆媳互扇耳光、几分钟死一个人、每集都要有场床戏等手段拉住观众,王海鸰仍然希望坚守自己的写作风格。“我不知道《牵手》、《中国式离婚》放在今天播收视会不会好,它们沾了开先河的光;作品想要脱颖而出,与其迎合现在的观众口味,不如坚持自我。开先河不一定成功,但跟屁股是肯定不会成功的。我还是老老实实遵从自己的内心写东西吧。”正是这份文学性的坚持,她对《成长》的口碑依然自信。

追求收视率的程式化写作正在扼杀编剧创造力

不过,采访中王海鸰也承认,当下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差,身为编剧要想坚守自己的创作观很难。她透露,为了追求收视率,方方面面会向编剧施压,强加一些非常程式化的桥段,她忍不住抱怨如今写新东西“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保护自己,要让自己有更强的抵御能力”。最让王海鸰感到困惑的是,每当她跟制片方有不同意见,对方蹦出的第一句话总是相同的:“您不了解市场……”

“我恰恰认为编剧不需要了解市场,只要大致知道目标收视群体,知道每天两集连播,适当留个悬念就可以了。如果按照所谓市场需求,那就会让编剧失去自我,造成荧屏千人一面、雷声一片的局面,对作者的创造力也是一种严重扼杀,”王海鸰说,“话又说回来,市场是作者创造的,雷人剧成功了,原因也不一定就是你们分析的那样;《士兵突击》当年能出来,现在也能出来。”王海鸰只希望在创作时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不让自己听到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不靠命案、不靠吵架、不靠乱爱,平静地以人物命运和丰满性格来打动观众,“如果荧屏都是没有过渡的大喜大悲、没有铺垫的死去活来,观众就算被这些东西暂时抓住,看完也会失望,这就是形成边看边骂的根本原因。”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