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非物质遗产的物质化?(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其实,非遗的旅游已随着非遗申报评选的热情一起升温。是让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装模作样的表演对非遗的本真性造成新的伤害?还是要让旅游行为真正焕发非遗背后的传统文化的生机?专家认为,要必须在可持续、不以经济因素为首要考虑的条件下,非遗旅游才能稳健向前发展。 


二、“绝活”好看但不都能成热销品




  蒙古包营造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本次展会的特色,但部分身怀奇技的传承人们对自己作品能否赚钱并不抱太大希望。图/CFP
  “如此多的民间艺人展示绝活,让人眼界大开。”一位观众这样形容他的感受。10月15日-18日,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个非遗项目在展会亮相。“生产性保护”和惠及大众是主办方所强调的,非遗的价值在这里具象成了签订的合同和展台前的人气,传承人们集中享受了被大众关注的过程,但是他们手中的技艺保护和发展仍是展会后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外行看绝活的热闹
  最初看到济南舜耕会展中心那里人流涌动,出租车司机林师傅以为是在搞什么产品展销。两天后,当他看到报纸上有关首届非遗博览会的报道,得知现场有泥人、年画、皮影戏等好玩好看的民间绝活,便决定抽时间去瞧个热闹。
  像他这种因绝活而对“非遗”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听筹委会招展部部长鲍立军介绍,展会期间的现场观众每天都能达到两三万人,周末甚至爆满。
  彝族刺绣,藏族唐卡,甘肃保安腰刀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遗展示,成为博览会现场关注度很高的项目。面对一幅价值高达五万甚至数十万元的精美唐卡,观众们经常会流露出一种吃惊与景仰并存的表情。
  手工艺绝活展示是非遗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在钧瓷的展位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志的徒弟在轮盘上向人们展示拉泥坯的技艺。不少观众因为以前只在《人鬼情未了》这类影视剧中见到过这种场景,现在零距离地观看由人力拨转的据说是延续宋代的绝活,眼睛一下子亮了。在外行眼里,徒弟已经做得够出色了,但师傅杨志仍不时会“挑刺”,嫌他把哪里拉歪了,体现了传统技艺讲求精湛的一面。而在张国庆的龙山黑陶展位前,拉泥坯的工具虽不及人家的原始,但观众可以亲身体验。


  内行谈技法的门道
  此外,现场还有木版年画的刻版与印刷,面人制作、刻瓷、蛋雕、葫芦烙画等技艺展示。手工技艺的展示,同时也是非遗传承人相互交流提高的过程。开封朱仙镇年画传承人任鹤林说,“如果冲着卖钱来参展,在当今年画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是会让人失望的,所以和同行交流是主要的。”在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青牛葫芦展位前,有位济南的葫芦烙画爱好者抱着自己的作品慕名而来,与传承人郑国华交流起关于工具改进,扁平葫芦的种植技巧以及创作技法问题。


  蛋雕、泥塑也“与时俱进”
  记者发现,虽然非遗的一些技艺是传统的,但工艺大师现在都注重通过题材创新来赢得人们的青睐。有几个面人项目都不约而同地打出“现场塑个你”的招牌,可以直接给观众塑像,在惟妙惟肖之中,很能体现他们不凡的眼力与技艺,小孩子们对此兴致最浓。有的面人、泥人展位前还出现了海宝、福娃、喜羊羊等新形象。
  擅长十二生肖及山水画面的蛋雕技师邹兆庆,听有人询问能否雕个自画像,他在迟疑片刻后应允下来,想保证效果,建议对方最好能提供他本人的照片。另外,擅长喜童和戏曲人物造型泥塑的吴闻鑫,现场遇到了几个询问能否订做“老鼠娶亲”与七仙女题材的作品,虽然自己没什么把握,但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关键词: 物质 遗产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