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荒漠绿洲在古楼兰相互交替(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科考队成员在小河墓地
新发现的汉晋城墙遗址
综合新华社电 楼兰———一个世纪多来,这一直是让全世界考古与探险者向往的地方。
包括自然地理、生态、环保、考古、遥感等35名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罗布泊综合科考队11月26日开始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最大规模科学考察。经过连续多日的科考,科考队目前已在小河墓地考古与地质考察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秦小光研究员通过遥感地图,在小河墓地西侧约10公里范围内发现一处疑似古遗址,而科考队学者通过实地验证,发现这一遗址为汉晋遗址,结合当地的土样采集,科考队认为绿洲与荒漠在古楼兰曾有过交替期。
这处古遗址在遥感地图上为直角相交呈L状,与周围地貌有显著区别。通过实地考察,这里确实是人为建筑的墙体,其长边约有200米,短边约180米。周围散落着大量陶片,科考队副队长、新疆考古所所长伊弟利斯在地表采集到一些陶制的纺轮、破损的五铢钱、细腻的磨石等。伊弟利斯初步断定这是汉晋时期的遗址。因以前只在小河墓地附近发现点状居民区,而这次是首次发现墙体,故该发现对小河墓地的考古研究有重大作用。
秦小光研究员携带的遥感地图为这次考察发现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小光说:“随着遥感地图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将对在无人区进行的科考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
小河墓地得名于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当时,贝格曼在罗布泊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条小河道南行,这条无名小河道,贝格曼随意称之为“小河”,他在小河沿岸分别发现了4、5、6、7号墓地,科考队宿营所在的这座被称为“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墓”的墓地被他称为“小河5号墓地”,在小河以东约10余公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秦小光和吕厚远研究员昨天还完成了在小河墓地北4公里外一处采集点的地质剖面采集工作。
两位考察队员选择的断面在小河以东,小河5号墓地以北约4公里。从地表分析,这里是一条更小的古河道,也许是小河的分汊,或者其他,除了可能是一条古河道之外,没有人在这里进行过研究。秦小光和吕厚远在这里进行了2米垂直剖面的土样采集。
秦小光说:“由下至上,这个剖面中的泥土里沉积着由远及近的地质信息,通过实验室里对不同层次土样的粒度、磁化率等多个项目的检测,对这些沉积物是湖沙还是河沙的分析,可以大致勾勒这一区域古环境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对小河墓地形成前后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通过目测,可以看出这个剖面中粉沙和黏土层交替出现,我认为历史上这片区域中湿润的绿洲与干旱的荒漠曾有过交替期。”秦小光说。
沿着小河发现的古遗址似乎可以作为佐证。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发掘的小河5号墓地距今在3700年前后,此外他在小河沿岸还分别发现了汉晋1、2、3号遗址。而此次新发现的遗址被命名为汉晋4号遗址。
汉晋时期在距今1800年前后,在小河墓地和汉晋遗址这两个时间段中间缺乏足够的考古发现,也许因为环境的原因人类活动曾经中断。天干地旱,小河人不得不弃乡远走,而水美草肥以后,汉晋人又来此生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