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舟山海域发现熊骨化石 印证两万年前与陆路相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看看这块石头,样子是不是有点像熊掌?
 
     这是定海渔民前不久在灰鳖洋海域100多米深处捞上来的。前天上午,舟山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胡连荣看后确认,这是熊类前右掌骨化石,“还是第一次发现,再次印证2万多年前舟山与大陆陆路相连。”

    熊骨是古人类生产工具

    这块古熊类化石,高15厘米、宽8厘米,骨底部分略呈三角形状,胸骨上长满了藤壶等海生生物化石。

    熊骨化石底部有长期砸磨痕迹,中间部分略凹,掂量化石,感觉上比骨头要重,这是熊骨年代久远导致分子结构变化造成的。

    胡连荣推测,远古人类把熊骨作为生产生活工具,比如砸磨比骨头软的动物皮毛、植物类的东西。早在6年前,当地渔民在那片海域不断捞上各种古动物化石,古凌齿象、麋鹿、德氏水牛等十几种、1吨左右古动物化石。

    远古时舟山与大陆相连

    有意思的是,渔民捞上如此多的古动物化石的地点都在一个海域——灰鳖洋菜花山附近。

    根据舟山海图及地形地貌分析,那里是一个深达100多米的海沟,而周围海域只有二十多米深。胡连荣认为,这个海沟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淡水湖泊,大量的古动物在湖泊周围生活。

    据中科院有关专家对东海海域考古研究,远古时期由于第四纪冰川运动影响,当时年平均气温在6~8摄氏度(现在是16.7摄氏度),年平均气温接近现在的内蒙古包头一带。海平面比现在下降150米左右,整个东海全部裸露为广袤的陆地,就是我们所称的滨海平原。当时整个东海、海南岛、台湾均连为一体。舟山当时完全属于内陆地带。

    气候寒冷古动物群南迁

    由于气候寒冷,原来生活在寒带(淮河流域)的古动物群,为了避冷,不断向南迁移,一直到台湾海峡(台湾海峡已发现大量同种类古动物化石及古人类肢骨、古人类使用痕迹的骨化石)。

    在胡连荣看来,动物迁移沿途的条件是植被水草丰富、湿地多。食草动物后面往往跟着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古人类,古人类以狩猎为生,也跟着动物迁移,此前在舟山海域发现过猎狗骨头化石。舟山册子海域发现的大量古动物化石,就是当年古动物群南迁途中留下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