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关注戏曲表演理论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是全国性的权威戏曲理论奖,自上世纪90年代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论文颁奖都要进行戏曲学术研讨,这次也不例外,在11月28日第五届中国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为题目展开研讨。

“目前戏曲表演理论总结落后于戏曲实践。”与会者认为,这突出表现在以往重视戏曲文本研究忽视戏曲表演;或者戏曲表演理论停留在现象描述,而缺乏学理关照。科学化、理性化建构戏曲表演理论体系,任重道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安葵研究员认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体现了民族的美学观念。要建设中国的戏曲表演理论,必须深入理解、阐释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概念和范畴,如意境、神韵、本色、形与神、虚与实、雅与俗等,同时完成现代转换。对外国戏曲理论也要借鉴吸收,最终使戏曲表演理论建设与实践同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副所长刘文峰认为,中国戏曲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应关注戏曲的程式性、虚拟性,同时注意其多样性特征。

中国戏曲表演形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进行全面理论总结要求既要对以往的戏曲理论进行梳理、探讨、解说,又要对当前表演现象进行新的概说。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指出,科学化、理性化构建戏曲表演理论,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系统整理传统戏曲理论。二是深入考察戏曲流派。三是对现存艺术家个体的艺术进行总结,并覆盖各个剧种。中国戏曲学院周育德教授认为,戏曲表演教学体系研究至关重要,包括三个方面:戏曲表演史论、戏曲角色创造、戏曲剧目教学。

武汉大学郑传寅教授指出,挖掘中国戏曲表演独特的审美价值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关注舞台表演形态的多样性。我国现存200多个剧种,对其理论概括不能以偏概全。二是继续寻找戏曲表演的民族性。在世界戏剧比较中得出结论。三是致力建立独立的理论范畴。中国曲论受诗论影响,“传神”“意境”进入戏曲批评。能够揭示戏曲表演独特个性和本质特征的独有理论范畴有待确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何玉人认为,现代戏的程式既是解构的同时又是建构的,是对戏曲传统表演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应加以重视。

上海大学朱恒夫教授认为,没有表演,就没有戏曲。但是,要振兴戏曲,首先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不同的剧目、不同的剧种,其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就剧目来说,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人,喜欢传统剧目;而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人,则爱看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只有服务对象的定位准确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解决今日的戏曲如何表演的问题。不同题材的剧目,表演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传统剧目,自然要运用很多传统的表现方式;新编历史戏与现代戏,仅用传统的程式等表现方式,是肯定不行的。必须在尊重戏曲美学精神夸张、传神、以虚代实的前提下,运用“程式思维”,设计出一整套能够反映现代生活、迎合戏曲美学要求、满足当代普通百姓审美趣味的表演动作。只有这样,戏曲表演才能与时俱进。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梅晓认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能有意或无意地丢掉几百年来无数艺人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累、提炼、创造出的戏曲表演程式。赋予程式新的生命力,要求戏曲表演艺术家对人物有深刻的了解,对规定情境有深刻的把握,还对生活有深入的体验。

从此届戏曲研讨会可以发现,除老一辈理论工作者参与外,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戏曲研究的行列中来。获得一等奖的3位学者分别是青岛大学副教授杨宝春、武汉大学讲师李晓彬和我国台湾明道大学助理教授李佳莲,彰显了强劲研究实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作会议总结说,以表演为中心的中国戏曲,以其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演剧体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理论的高度概括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对提高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戏曲舞台的巨大变化和不断涌现的新创作经验,中国艺术研究院将牵头进行的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需要在过去积淀的良好基础上,整合资源,调动社会各界支持、投入的积极性。(刘 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