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戏曲 把欠历史的帐还上(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体系庞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共做过4次统计。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研究员介绍,这些统计很不完全,只能统计还存活的、还能在戏曲舞台上演出的剧种。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中国戏剧家协会曾做过一次调查统计,当时有360个剧种,其中有50个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剧种。2002-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曾做过一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中国活在舞台上的剧种约267个。
刘文峰说,剧种的生存需要土壤。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外来文化如迪斯科、街舞、卡拉OK等的冲击,现代传媒如电视互联网的影响,中国戏剧传统的生存环境变了。但这也是必然的,艺术从来都是在新陈代谢中发展的。
中国戏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刘文峰说,目前我国凡是存活着的、依然在舞台上演出的戏曲,共有210个剧种,都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未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剧种也都已经纳入了各省地市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目前,中国戏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4个:昆曲、藏戏、广东粤剧和今年刚刚被纳入名录的京剧。
只有“登峰”没有“造极”
脸谱、蟒袍、帽翅、水袖、兰花手、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如浪翻滚的长髯和铿锵的武打动作,中国戏曲把曲词、音乐、美术、舞蹈等熔为一炉,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讲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传统方法,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沈祖安讲到一个名人故事:1961年,周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在杭州楼外楼宴请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贺龙问盖叫天,你是大表演艺术家,你这个盖派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盖叫天说,我没有文化,也不会讲道理。我就知道我在台上是试试看的。试得好就演下去,试得不好重新再来。沈祖安认为,中国的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不断试试看不断探索出来的,任何艺术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只能是“登峰”却永远不是“造极”,中国戏曲发展永远是省略号,没有句号。
浓缩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版图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将随着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新建设和体系的构建而愈益显现。
(鲍丰彩 谢雍君 叶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