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资源为何频现争端? 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在襄樊更名不到一周的时间,诸葛亮躬耕地被再度提起。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历千年而不止。历经“邮票”“教科书”事件之后,襄樊更名襄阳为两地之争再添遐想。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春秋时代老子的箴言。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信守此道者却寥寥。现实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明争暗斗,也可以看到明争明斗,同时也不乏暗争暗斗,抑或不明不暗之斗。比如各地以文化为名对旅游资源的争夺,对历史名人的争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争抢,至今就没有退烧的迹象,反而像潮水一样时落时起。诸葛亮躬耕之地的争议无疑只是一个小插曲。

各地之所以对此乐此不疲,“有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谁都希望自己“有文化”,一个人需要,一个地方同样需要。


现在如果有人问,曹操墓是真是假,目前似乎未有定论;李白故居是江油、安陆还是天水,似乎也可以众说纷纭;赵子龙属于河北正定还是临城,还是“两地分居”,也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来对其“户籍所在地”作出界定。无论“亲妈”还是“后妈”,一哄而上满腔热情争抢的时候,作为局外人,的确是很难分清的。

这些年,无论是对于蛮荒时代的神话人物,还是文明时代的被神化人物,凡是能给当地贴上“文化”标签的,几乎没有不被从尘封中请出来的。以至于“伏羲东奔西走,皇帝四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哪怕相隔千百年,也不惜鸣锣开道大张旗鼓让其四处“走穴”。

各地之所以对这种争夺乐此不疲,除了“有文化”外,为当地创收无疑是更为重要的理由。谁都需要为自己创收,一个地方同样需要。

襄樊改名襄阳,自然也包含了“创收”的考量。改名意味着什么呢?至少,它意味着各级机关、人民团体、社会机构的招牌、公章、文件头、信封、票据、证件、营业执照以及个人名片等,都需要“以旧换新”,对于印刷业、制牌制证业等行业来说,不啻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这是一个经济增长点。

改名襄阳,当然还有更长远的打算,比如,对于诸葛亮躬耕地隆中的争夺,就将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襄阳、南阳诸葛亮故里之争不是今日才有,也不是近几十年才有,它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1988年邮电部门发行《三国演义》系列邮票时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就掀起波澜。2003年春季,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2课《隆中对》、第23课《出师表》中“隆中”的注解皆是:“隆中,山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南阳”的注解是:“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一带。”尽管南阳的史料证据更丰富,但秀才遇上兵,往往有理也说不清。

事实上,位于襄樊的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在1994年就已经由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加上“襄阳”古名的加分,下一步极可能申请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根据丹霞申遗成功后门票大涨的经验,这将意味着什么,似乎也是可以想象的。

时至今日,无论襄阳、南阳或是其他地方,有关争夺到底谁是谁非,既不能完全证实,也不能完全证伪,这或许才是“文化资源争夺战”经久不息的缘由所在。

 

 

  作者:彭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