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何以没有提到尹吉甫:浅谈真实的诗经与吉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诗经》距离我们现在已经2000多年了,有的诗句反映的状态可能距离我们已经3000年了,直到今天留给我们的还是模糊的身影,许多人包括高等学府里的博士们依然在执着的研究。今天笔者金久皓尝试并试图拨开笼罩在《诗经》上的两千多年迷雾,给它一个浅显清晰的身影。
《诗经》这个名词在孔子时代是没有这个概念的,那时可能叫《诗》或者《诗三百》,《诗三百》诞生在孔子出生以前,却因为被孔子“曰”了一句:“诗三百首,思无邪!”而声明大震!到了西汉初期,《诗三百》干脆被汉武帝以及他的臣子董仲舒将其归为了儒家所有,更名为《诗经》而作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子作为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历史学界和文化学界都有种典型的说法是孔子整理和删减过《诗》,当然孔子整理前的《诗》的面貌我们是不可能知道了。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比较推崇的明确的历史人物有:尧,舜,禹,汤,周文王,周公,召公等,但是唯独不见目前被一些地方争论的“名人”尹吉甫!这可能在孔子时代时“尹吉甫”这三个字还没有出世,即使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流传2000多年的《诗经》里也没有“尹吉甫”这三个字,只是在《小雅·六月》云“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大雅·烝民》和《崧高》云“吉甫作诵”里见到“吉甫”字样。“吉甫”为何物?没有人知道3000年前的历史真相,目前大多数人把“吉甫”作为一个人名,他没有存在于《史记》等正统的国史里,只是存在于种种充满神秘的民间传说和地方野史以及地方志里。笔者金久皓在一个重要的培训课程《诗经与国学:吉甫的历史悲剧》里已经论述过,在有关大学的视频演讲里已经做过发言,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可以推理的是孔子既然把《诗》作为自己的主要教授对象之一,他必然是对《诗》作了一番编辑工作的。他自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第15章)意思是: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对乐曲进行订正,使《雅》乐和《颂》乐各自安排适当。《雅》和《颂》是《诗》两部分诗的名称,也是乐名。古诗皆可唱咏,故诗、乐不分。自周朝王官失守以来,古乐散佚,《雅》、《颂》出现了很多错误,许多诗有辞而不知其曲。孔子的正乐,不仅要修订声律,还要配以相应的诗,使雅归其雅,颂归其颂,恢复诗、乐相配的本来面貌。从这个角度说,孔子正乐,也包括正诗。或许为了使《诗》更符合声律,便于咏唱,孔子可能还作过文字编辑。因为《诗》本为古代民歌和祭歌的一部总集,其写作时间上自周初,下迄春秋,其地遍及黄河流域和汉水一代,作者有贵族,也有平民,按照今天的话说是标准的数百年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地域和级别的巨大差异,各类诗词的创作语言和创作风格肯定有着显著的差异。但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各篇却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不仅绝大多数是四言体,而且用韵一致,许多诗的章次结构和叠韵形式也大同小异,这说明《诗经》是经过统一修改润色的。作过这番技术性处理的,理应首选把孔子估计在内。从逻辑推理上说孔子对《诗》的整理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缀合、编次、文字修饰、配乐等,都可能与孔子有关,由孔子整理出来的《诗经》,经门弟子数代相传,至荀子授西汉鲁人毛亨,毛亨授赵人毛苌。二人并称毛公(毛亨称大毛公,毛苌称小毛公),二毛训释之《诗》简称《毛诗》。毛公寓西汉说《诗》者鲁人沈沛公、齐人辕固生、燕人韩太福(韩婴)等鲁、齐、韩三家并称为四。自东汉郑玄微《毛诗》作笺,鲁、齐、韩三家渐废而独存《毛诗》传世至今。
现代大学者胡适说:《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
现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说:根据《风》《雅》《颂》三部分的实际内容,认为《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对于今天的无数的中国人来说,认识《诗经》可能是从中学教科书里《伐檀》《硕鼠》两篇作品开始的,其它的可能知道的不多;大学中文系教科书也不过20篇。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诗经》一直是统治者的工具,所以在“文革”时期便发展到极端,干脆把《诗经》定性为“奴隶主贵族文学”,列入要破除的“四旧”之中,付诸于火炬,有人痛心的将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焚书坑儒”。
诗经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它一些精华依然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笔者金久皓作为专业的文化管理专家与培训讲师,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培训界很少有人去重视诗经并把它作为国学的组成部分去对待,这显然不利于国学的追本溯源和继承发扬。今天笔者金久皓以《孔子何以从来没有提到尹吉甫:浅谈真实的诗经与吉甫》为题再次抛砖引玉,以呼唤教育培训界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全面性。(金久皓 专家博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