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最美的书,不应只做表面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董晨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要一提到设计,就好像非要“狠狠地”做点什么不可。设计就像说话一样,不可能一直直着喉咙喊,也要有轻言细语的时候。有时候,少的设计,也意味着多。

作为中德文化交流项目的一部分,2011“德国最美的书”全国巡展昨起在南京拉开帷幕。德国的图书设计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业内素有“世界看欧洲,欧洲看德国”之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就由德国常年承办。昨天,记者前往位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书坊内的展馆,看看这些书究竟美在哪里?意外的是,记者发现此次展出的38册“德国最美的书”乍看上去并不惊艳,不少书的封面设计很低调,甚至还有一些在国内很难获奖的教辅图书也在“最美”之列。那么,德国最美的书到底“美”在哪里?

对此,此次展览的中方承办者、多次拿过“中国最美图书”和“世界最美图书”大奖的图书设计师朱赢椿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图书设计存在着只做“表面文章”的不良倾向,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设计力量都放在了封面上,一味追求令人眼前一亮的“第一眼”,而忽视了对图书内容的编排设计。其实,这种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读者更舒适地阅读。图书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艺术作品,而是要依托于图书内容。德国的“最美图书”则不同,更多的设计是在“里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它们“看上去并不美”的原因。

此次展览属于纯公益性质,南师大特意拿出了300多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展馆。展览首日,除了不少大学生外,还来了一些出版社编辑和艺术院校的老师。他们也觉得目前国内的图书设计确实“有问题”。一是封面设计脱离内容,各说各话。不少图书都是跳开文本谈设计,完全不考虑与图书内容是否契合,造成封面设计与内容完全脱节。二是过分重视封面的设计,对图书内容的编排几乎忽略不计。南京艺术学院姚红教授就对记者说,有时出版社为了赶时间,可能文本还没完成,就催着要封面设计,设计师没有时间对整体作品进行把握,更不要说与作者交流了。同时存在用力过猛、设计过度的问题。一味追求夸张、炫目的效果,想吸引读者的眼球。其实,从市场反馈来看,很多读者对过度设计并不喜欢,甚至很反感。这次展出的“德国最美的书”,看上去没有明显的设计痕迹,但读起来非常舒服。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一提到设计,就好像非要“狠狠地”做点什么不可。设计就像说话一样,不可能一直直着喉咙喊,也要有轻言细语的时候。有时候,少的设计也意味着多。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项目经理康萍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任何一本图书,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本书到底“美不美”,起决定性作用的决不仅是封面,内部的装帧设计也同样重要。印刷质量、版面设计、插图选择、颜色、格式、纸张甚至装订形式,都影响着对书的阅读和视觉感受。她翻开这次展出的《药物化学》一书对记者说,“这是一本封面设计很简单的教材。之所以能获奖,就因为它在内页中通过色彩和图表的运用,让这本内容很复杂的书读起来并不费力。再比如这本《地铁里的莎姬》,内页的文字排版非常出色,还绘有卡通形象,不断提醒着读者已到了地铁的哪一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戈书颐也告诉记者,与这些获奖作品相比,国内的一些图书设计的确存在很大差距。封面好看是好看,但翻开书后,内页排版普遍存在着版式固定、模式单一等问题,刻板套路多,生动性不足。

对此,朱赢椿很认同。他说,“买书终究是为了读书,而不是单纯地欣赏封面。封面再惊艳,还是要被翻开。如何让里面的内容读起来更舒适,让阅读充满快感,才是设计最应着重的地方。封面之下,应同样美丽。换句话说,图书设计不仅要有第一眼的惊艳,还要耐看。要使阅读不枯燥,除了文字本身的力量之外,设计也应起到作用。通过文本编排、版面设计、图片筛选等工作,让文字立体起来,这样才是真正好的设计,才是真正‘最美的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