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过土节过洋节都不要紧 过出节日文化才是关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久前的母亲节,小区组织孩子去领康乃馨送给妈妈。拿到康乃馨,既为孩子的懂事感到欣慰,也忍不住给他讲一点关于母亲节的故事:早在17世纪的英格兰,已经将四月的第四个星期日定为“母亲的周日”,而世界上最早的母亲节,或许是在中国——“亚圣”孟子的生日四月初二。那天,古人在祭拜孟子后,“顺便”也祭拜搬了三次家的孟母,同时敬拜自己的母亲。至少在曲阜等地,这种传统持续到了民国时期。
过去,我们常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争论,提倡兼容并包者有之,视西方节日为洪水猛兽者有之。其实,过中国节还是洋节不是问题所在。
真正的问题在于,无论哪一种节日,都有其文化意蕴,并通过节日这种民俗方式将其传递——而现在,这种节日的文化和精神正被现代化潮流和商业资本运作所抛弃和碾碎。
比如,西方的万圣节不只是南瓜灯,复活节也不仅是画彩蛋,情人节不仅是送巧克力,他们的起源都有深厚甚至惨痛的宗教史背景。同样,中国的寒食节背后有介子推宁死也不肯受缚于功名的故事,重阳节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清明节不仅仅是祭祖和慎终追远,还是欢快的“朝来新火起新烟”的春游时节——现在,有多少人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
如今,在政府的重视下,中国传统节日虽有所恢复,但对多数人来说,只是多了一个公休日;年轻人热衷于洋节,却很少关心其文化背景——节日日趋浮浅化、商业化是世界性的问题,是现代商业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侵蚀。
所以,现在的关键不是过什么节,而是怎么过节。感恩节除了吃火鸡腿,发祝福短信外,也温习一遍英国清教徒逃亡美洲和印第安人被侵犯的历史;端午节不光吃粽子,也说说伍子胥的家世,吟两行屈原的《天问》和《国殇》,这才是真正的过节,这才是节日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之所在。(陈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