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古典诗词不是用来集体朗诵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道是因了断魂之情,还是因了花雨之景,在清明时节,中国的首都北京举办了大型诗词朗诵会。其中,最为热闹抢眼的,也是朗诵会的重头戏,就是有各个方阵参加的、成千上万人互动的集体朗诵。
每每听到这种集体朗诵,我总是感到特别别扭,如坐针毡。由别扭又到思考,由思考又到疑问:诗词能集体朗诵吗?
疑问最终得到的答案是:诗词是不能集体朗诵的。
歌曲,是有节奏、有旋律、有调性的,有速度要求的。这些歌曲元素,是绝对固定的。一首歌曲,一个人演唱,要谨遵上述元素要求,四拍子不能唱成三拍子;一千个人先后演唱,一千个人都要谨遵上述元素要求,五度不能唱成二度;一千个人同时演唱搞大合唱,每个人也都要谨遵上述元素要求,渐强不能唱成渐弱。也就是说,歌曲演唱是客观第一。所谓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必须在原始音乐创作的框架之内活动。正是因为歌曲有了这样的客观标准,所以,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它不仅能够个人演唱,而且还能够集体合唱。而诗词,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节奏、旋律、调性、速度等元素要求的。一个人朗诵一首诗词,是一个样;一个人一千次朗诵一首诗词,是一千个样;一千个人先后朗诵一首诗词,又是一千个样。诗词是“哈姆雷特”,朗诵者是“审美者”。有一千个“审美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诗词朗诵是主观第一。正是因为诗词朗诵没有音乐元素的客观框架而是主观第一,所以,它根本不可能也不能够集体朗诵来“大合诵”。
这便是演唱艺术和朗诵艺术各自的游戏规则。
所谓诗词的集体朗诵,是违反朗诵艺术游戏规则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以下属性:
豪华壮观的大型诗词朗诵会,实际上是一个幼儿园水平。你见过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孩子集体朗诵吗?几十个孩子,在老师的严厉目光下,刻板机械风吹草地般地摇头晃脑,共同朗诵着一首诗词。大型诗词朗诵会,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幼儿园诗词朗诵课而已——年龄大了,声音大了,规模大了,场地大了……严格说来,诗词的集体朗诵这种违反朗诵艺术游戏规则的行为,是一种艺术外行行为。
诗词集体朗诵,扼杀了朗诵艺术的丰富多彩。朗诵艺术,需要的是“这一个”,而不是“同一个”。中央电视台可以搞“同一首歌”,绝对不能够搞同一首诗。前面已经说过,一首诗词,一千个人朗诵,就应该而且必然是一千个版本,而不应该是“同一个”版本。诗词的所谓集体朗诵,实质就是搞“同一个”版本。朗诵艺术一旦没有了“这一个”,没有了个人、个性,一旦出现了“同一个”,一旦出现了全场一腔千人一面,那就没有了朗诵艺术的丰富多彩。而没有了朗诵艺术的丰富多彩,那还不是朗诵艺术的枯死吗?
诗词集体朗诵,堵塞了诗词题旨表达的一个渠道。诗词题旨之表达,有多种渠道:手写传抄、出版印刷、谱曲演唱、吟咏朗诵、书法篆刻、绘画雕塑……它们各有所长,百花齐放。朗诵艺术,是诗词题旨表达的一个独立渠道,是任何其他渠道无法替代的吞并的。所谓集体朗诵,是朗诵艺术的异化,实质是将朗诵歌唱化,在抑扬顿挫、长短续断等朗诵元素上搞框架化、模式化、雷同化,向着节奏、旋律、调性等音乐元素靠拢,从而堵塞了诗词题旨表达的朗诵渠道。诗词通过渠道表达题旨,就像人体通过血管输送营养,当然越多越畅越佳。堵塞其中的任何渠道,对于诗词题旨的表达来说,都是一种消解。
当今的艺术界,有两种问题倾向。一是贪大求巨,为此不惜搞“注水肉”。电视,动辄几十集;绘画,目标就是展览馆里放不下我的长卷;音乐,要超过《东方红》大型歌舞;本来是两根弦的乐器,交响乐成了时髦……二是一味互动,电视台成了俱乐部、赶大集。策划大型诗词朗诵会、追求会场人员和方阵全体出动的集体朗诵,就是当今艺术界贪大求巨和一味互动两种倾向的合二为一。巨大就是高水平、大小成了艺术评判标准,互动就是生动、热闹就是热潮,这是艺术的误区。(孙焕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