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梁王城遗址发掘结束 5000年前尸骨保存完好(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资料图片由李松提供(来源:都市晨报)
 
发掘证明梁王城是战国早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池,同时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房址、墓地

    为配合淮委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韩中骆工程的施工建设,自2004年起,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三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梁王城遗址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5年多的发掘,发掘工作目前暂告结束,该遗址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取得多项重大收获。

    一面土墙凝固了5000年历史

    记者来到梁王城遗址考古工地时,考古队员们正在分组清理文物,编号、打包、装箱。看到记者到来,徐州博物馆考古部的原丰说:“你来的很是时候啊,正在清理的是最底层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清理完这些文物后,今年的工作就要结束了。”

    “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战国梁王城时间相差很多年,两者有什么关系呢?”记者询问。“时间是相差很多年,但地点没有变化啊,我带你看样东西你就明白了。”考古队员带记者来到一面“土墙”前,记者注意到这面土墙其实是个断面,上又有很多层不同颜色的土层。考古队员指着这面“土墙”告诉记者,每一个土层就代表了一个时期。这些地层中最底层的是大汶口文化,向上依次为龙山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六朝、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地层,这一面墙,凝固的是5000年的历史。

    5000年前尸骨保存得很完好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被清理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群里,几乎每位墓主的尸骨都完好地保存下来。这种现象和徐州周边地区发掘汉墓时,只见随葬物品不见墓主尸骨的情况截然不同:时间晚的没保留下尸骨,时间更早3000年左右的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原丰先生告诉记者:“5000年前的人骨能完整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这一带的土壤偏碱性,如果是在南方的酸性土壤里,2000年前的人能留下牙齿的都很少。徐州地区周边的汉墓很难保存住墓主尸骨,就是这个原因。”东夷习俗:拔门牙、死后以钵覆面

    在现场众多墓葬坑中,多数都有陪葬物品,但即使没有陪葬物品,墓主也都少不了一顶“陶制的帽子”,有的用陶盆、有的用套鼎。

    “为什么每具尸骨的头上都扣着个像帽子一样的陶器呢?”对于记者的疑问,原丰告诉记者,几乎每个死者下葬时都用陶钵盖住脸,有红陶也有黑陶,眼前的这批墓葬充分体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葬俗,但这种做法的实际用意,还不好推测。原丰还介绍说,这个时期的死者手中往往攥着几枚雄性獐的犬齿。另外陪葬物品大多放在墓主的左侧,陪葬品多的墓葬,往往还会发现猪的下颌骨,这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考古队领队、南博考古所副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居于中心以正统自居的中原文化,用夷、戎、蛮、狄来称呼东西南北四方的异族,大汶口文化属于东夷。东夷人有拔门牙的习惯,在此次考古中再一次得到了证实。他说:“这里埋葬的成人大多数少了两颗上门牙,这就是东夷人的拔齿风俗。这种风俗其它地区也有,但是大汶口人是最早的,这可能与某种成人仪式有关。拔掉门牙会影响发音和进食,这样做肯定不是出于实用,可能是追求某种精神力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