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周祖庠:孔子功过论(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数典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天,我国及世界上的人们,都在纪念孔子,都在重新学习儒家经典。在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值得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的我们学习与继承的,这是不能不搞清楚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在积极诵读儒家经典,然而,他们对这个问题却依然是认识不清,停留在浑浑噩噩的阶段。


    孔子及孔门(儒家),在其诞生及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不过是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一,虽然是比较显赫的一家。


    然而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封建剥削阶级两千多年来维护自己统治的理论基础,被利用为一种思想专制的工具;因而在以“反帝”、“反封”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此后,虽然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四十年代,提出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的正确口号,但并未能从根本上纠正全盘否定孔夫子的这一极左倾向,因为毛自己也言行不一,经常把孔夫子当成反面教员来对待,如他对郭沫若的批评。


    文革中,共产党中央提出了“破‘四旧’”口号,把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一律当作封建剥削阶级的“四旧”糟粕扫地出门了;到了一九七三年,毛泽东更是一违自己过去的提法,亲自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


    “批孔”的根本原因是,林彪书房里悬挂着孔夫子的“克己复礼为仁”的语录,林彪认为“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批孔”的理论依据是:“克己复礼”是反对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复辟奴隶社会制度的反革命行为,林彪要搞的是这种复辟倒退。


    以上这些极“左”作法,致使人们已经不敢继承儒家、道家思想及一切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直到这些年,面对国内及世界上正掀起的读经热,有人依然在报刊上提出:几千年“典籍文化(“国学”)”的实质,就是封建剥削阶级文化,以反对读经运动。虽然读经运动最终得到党中央与团中央的肯定,但对于传统典籍文化,大多数人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认识。


    所以,从根本上厘清传统典籍文化的性质,是我们国学热的当务之急。


    我们曾说过:



    “到夏禹之子夏启以后,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私有制随之产生了,社会自此进入了有剥削、有压迫的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但我们看到,夏商周‘新三代’的精英们,如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人,虽处于奴隶社会,但他们并未摒弃‘老三代’的道德观念(‘德治’思想),而在相当程度上将其继承了下来,开创了此后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礼制’时代即‘小康’社会。所以,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共产主义的‘大同’思想及其道德(被后代称为‘儒家理想’),并不是彻底消失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或强或弱的保持着,与新兴的剥削阶级思想长期共存,而不管后者愿意不愿意。


    春秋战国时期,是所谓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力向前发展了,但道德却大大衰落了: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①


    造成了‘礼坏乐崩’的局面,所以才有孔子终生为之奋斗的‘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实质,就是想要在‘阶级社会’里创建一个含有较多‘大同’因素的‘小康’社会。”②



    所以,对孔子的“克己复礼”,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一方面,退回到较为落后的生产力中去,这显然是错的,但这是认识问题,这是孔子的局限性,这局限性是时代的,非孔子之个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