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能否承受拯救现代社会之重任(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国学风潮之下,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国学班、读经班,赞同者认为此举对普及传统文化有益,反对者则认为不过是和奥数班、兴趣班之类并无不同。


     孙立群说:“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可以理解。对孩子来说,读一些古籍也可能会因此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也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学传统文化需要的是积淀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功夫,不可急功近利,不能人为地定下什么目标、指标,一个假期必须背会多少古书,要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并无益处,对孩子反而压力太大,没什么效果,甚至起逆反心理。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传承了几千年,又何必急在一时。”


    学国学是好事,却不能把好事变成坏事。孙立群说:“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的是现代精神的培养。此外课外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兴趣,学传统文化可能会激发孩子对历史、对文化的兴趣。所以说,建立兴趣才是根本,倘若能够在传统文化中领悟到一些优秀的部分,和现代教育形成互补,自然更好,但这应该是学生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别把宝压到国学身上


    然而,当今社会兴起创办的国学班、国学夏令营等,以各种名目招徕学生,参加的学生和家长们往往也寄以厚望,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国学本身,是否都太过沉重了?


    孙立群说:“迷信国学的人,肯定是有的,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争议。在学界来说,国学的界定本身尚未定论。而我个人的理解是,传统文化本身产生于农业时代王权统治的环境之下,如果说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一个伪命题,传统文化绝无这种指导意义,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自由民主的时代,它和农业社会、王权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学习借鉴其中对今天有益的部分,没有问题,但绝不能提高对它的评价,传统文化的那一套价值观,在今天早就过时了。即便是说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发生,那也应该用现代思想来培养和重建,把宝压到国学身上,国学承受不了。”


    对于学生来说存在同样的问题,孙立群说:“学生学国学,本来应该是吸取传统文化对今天有益的部分,甚至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不是要学生去信奉传统的那一套价值观,把学生变成那个时代的人,这既不可能,也绝无好处。”


    (周怀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