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统公祭:古为今用?古为公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来,传统中国的人文之祖,如黄帝、炎帝、伏羲,中国人心目之中的圣人先贤如孔子、孟子等都不约而同地相继进入了当代中国的公祭领域。在急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尚未建构成功,却无意间依赖着公共权力的力量,打造了一个公祭的社会行动模式。 
  这些公祭活动,如法如仪,几乎就是传统祭奠仪式的再现,越古越好。香火袅袅之中,击鼓奏乐,献上五谷三牲;主祭人颂读祭文,行礼鞠躬……主祭人大多是地方父母官人,决定了这种祭祀活动自然就是公祭,具有代表机制,建构了圣祖与炎黄后裔的中介机制。
  有道是:孔子搭台,经济唱戏;抑或是炎黄搭台,文化唱戏。传统信仰之古为今用,转型为古为公用,皆可在此行动逻辑中得到真实的象征。传统信仰的意义转换,在公共权力看来,惟有通过这样的公祭仪式才能出现。
  我曾远道去访问孔子故里的后裔们,他们对我说:我们祭孔,但不去“三孔”,而是在自己的家庙里祭拜就可以了。我们村里有我们自己的孔庙。
  对于这些孔子后裔来说,什么孔子搭台,经济唱戏,他们是不知道的,打造孔子经济,更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了。所以,他们的祭孔,当然就只能属于私祭,无法从中建构时代赋予的公共象征结构。
  在湖北境内的炎帝庙前,我曾经看到了有的政府官员还率领着本部门的所有干部,为了炎帝庙的建设所捐助的功德,并在炎帝庙前树碑立传,勒石纪念。可是,这些政府官员或干部职员若是为其他寺庙、宫观捐助钱财,不但不能勒石刻名,反而要被批评为参加迷信活动。因为,这些行动不会具有公共象征意义,更不要说,能够在这种功德之中衍生出时代亟须的社会意义了。
  像祭圣拜祖、唱“经济—文化”戏这样的时代意义,自然非一般人所能奏效。庶民百姓也不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祭奠自己的先祖先圣。百姓只能为了自己的平安健康……去祭奠自己的爷爷、奶奶。正如他们在观看炎帝祭祀仪式时说的那样,平时只祭拜自己的祖宗,今天要看看炎帝的祭祀,祭祀中国人共同的祖宗。
  不过,公祭的行动,也会像公共权力那样,尽管具有公共的仪式,却不一定就完全具有公共象征的内涵。人们最忌讳的那种假公济私的象征意义,也常常会在其中产生。在一些地方官员心中,或许也具备了打造孔子经济、民族认同模式那样的公共期待;但是,说不定某些地方官员,也可能会把这些对于祖圣的公祭,当成了自己的政绩或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神秘主义方法。如果有那么一次,他们没有如法如仪地祭祀这些祖神和圣人的话,那么,他们便会担心自己的仕途了。古为今用,古为公用,同时亦可为私用。然而,由公变私,自然就丧失了其中的公共象征意义,极有可能使公祭模式流失于迷信层面。
  也许,这些打造孔子经济以及炎黄文化认同模式的公共行动,本来就没有什么信仰、意义被象征在里面,经济就是经济,民族认同就是民族认同,没有什么好象征的。或者就是这些公祭模式,使用了孔子经济、炎黄文化的象征符号,有意无意地把潜藏在其中的信仰、意义问题给遮蔽了。然而,恰恰又是这种日盛一日的公共祭奠、如法如仪的传统祭祖祭圣活动,又实在是具有某种深刻的伦理的和信仰的意义。因为,这是在祭奠中国人共有的圣祖,是中国人固有的信仰和传统。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信仰和信仰的表达形式之间,都需要一个中介逻辑。有了这个中介逻辑——公共权力及其拥有者,才有可能具备或衍生出这样一种象征意义。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人们自己选择的信仰该如何表达?又该如何去建构它们的象征形式呢…… 
    作者: 李向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