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刘大钧:易经教给我们好的思维方式(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要和名流大家“玩儿”
刘教授多次谈到要和名流大家“玩儿”,在他嘴里,这个“玩儿”是发挥山大校长徐显明的话,就是交流,是碰撞,是一起做。比如他说,自从创办了《周易研究》,名流大家都被吸引来了。这个刊物,就成了一个高级交流平台,成了一个智慧场。
“跟名流大家玩儿,才能提高自己。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是要取法乎上。我们刊物约稿和请写题辞的作者,像梁漱溟、周谷城、冯友兰、张岱年、饶宗颐、季羡林、雷洁琼、吴富恒、任继愈、汤一介,都是一流的,这些先生多次给《周易研究》写题词,多次在上面发文章。还有,就是通过不断召开学术会议建立平台,和国内外学术界的一流学者取得联系,不断交流。这样,我们的学术水平就慢慢提高了。”
刘教授说:“‘玩儿’你得能玩起来,有‘玩儿’的资格。首先,你的人品必须让人家认同,做人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以心换心。再一个,就是学问也要让人家认同。让人家感到能和你玩到一块,有玩头,有回味余地。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交往到一大批人品学问皆好的朋友。我们从他们的道德文章中不断受益,从而深深体会到古人为什么说‘勿友不如己者’的道理。在交友中,我感到‘友直’最宝贵,有直友,有诤友,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积善勿须人闻
现在,社会上普遍都处于一种浮躁状态,犹如浮萍,飘忽无根。研究《易经》,是不是对人们的心态也是一种矫正或者是提醒?
刘教授说,《易经》可以告诉我们一种好的思维方式,比如说遇到名和利,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态度来面对它。老百姓有一句话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如果你真的能达到“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话,你不但能有收获,你还能有更大的收获。如果还没耕耘就开始想收获,那么往往得不到任何收获。这就牵扯到,做人做事一定要真诚。在《中庸》上有一句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你真正能达到“至诚”了,你就能进入预知的境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动天地,“诚”是有能量的。我们如果用一种“诚”的心态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那么,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对自己、家庭和子女产生一种很好的气场。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老琢磨着把别人坏掉,这就是“文革”中的那种斗争哲学,那些以斗人为乐的人,最后都没有好结局。
话题触及“文革”,刘教授皱起眉头。他说:“一心为老百姓做好事的人,就是《淮南子》上所说的‘圣人为善,非以求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此中之道,宜深悟也。我之前写过一副对联也是讲的这个道理:‘积善勿须人闻,余庆已示天知’。我们只要把心术摆正了,只管去做就是了。”(逄春阶 陈巨慧 朱紫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