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统之“乐”与人生“幸福”(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文化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三、“乐”与幸福也是理想与信仰
  
  “乐”是理想与信仰,是过程的、信仰的、指向未来的幸福,甚至“幸福”本身就可以成为理想与信仰。它包括两个方面:“天人合一”与“各得其所”。

    “天人合一”在“乐”方面表现为“同天之乐”。“同天之乐”是个体之“我” 对尽善尽美的最高追求。“天”是最完美、最自由、最理想的化身,虽然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天”,但“天”却能给人带来安慰、公平、正义、自由等希望之光,所以说是一种信仰性的幸福。
   “各得其所”,所表达的是对理想社会及完美世界的追求,“物得其所,事得其宜”,是对他人和他物的尽善尽美之追求。
  亦即“同天之乐”是对个体的人的最高理想、最大幸福,但幸福并不仅是个体的,是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密切相关的,“各得其所”所表现的便是整个社会、自然的理想与追求。
  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9]
  也就是说“孔颜之乐”是“人欲尽处,天理流行”,无一丝一毫人欲、纯粹“天理”的境界,实际也就是与“天理”完全合为一体的境界。“纯粹天理”境界又如何得“乐”呢?在朱熹看来,“天理”是毫无欠缺的,绝对至善的,所以当一个人心中纯粹“天理”时,内心也不会有任何欠缺与不足。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恰到好处,当然都可以令人心满而意足,“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样的乐无疑也是天地之间最大的乐。朱熹用“随处充满,无少欠阙”、“从容”与“悠然”“与天地万物同流、各得其所”来形容这种“至乐”。
  所谓“同天”即要与整个自然规律及所有社会规范完全一致。人若能做到与自然规律完全一致,那么便自然能达到“先天而天勿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样人类不论是做什么都既可以符合自然万物的天性,又符合人的需要,人类与自然便达到了真正的一体,人类从而由自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在这样的自由王国之中,人类及万物都可以充分地实现各自生命的本质,从而万物之性都获得最根本的满足即实现“各得其所”。当人与社会规范完全一致时,既能让自己心安理得,无忧无患,又能让他人心情舒畅。
   但是,就是完全认识这些规律与规范尚且不可能,更不用说践行之。所以这种“乐”只能是理想的,然而“心向往之”也是不可或缺的,也同样给人予幸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