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马克思与儒家的对话(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马克思主义对儒学落后性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毕竟产生于完全不同的时代,简单地用儒学的某些观念和话语来介绍与阐释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不准确,甚至在某些方面将马克思主义降低到传统儒学的水平上。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努力学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专制主义、均平主义、道德空想主义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关系凸现出来。

第一,明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无论其时代内容还是其思想体系都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性。1920年,李大钊第一次运用唯物史观对传统儒学的思想体系展开批判。他指出:孔子思想代表专制社会的道德,之所以长期支配中国社会,“因他是适应中国二千余年来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因他是中国大家族制度上的表层构造,因为经济上有他的基础”。进入近代,农业经济发生动摇,导致大家族制度的崩颓,“孔子主义也不能不跟着崩颓粉碎了”。中国今日种种思潮运动、解放运动都是“打破大家族制度的运动”、“打破孔子主义的运动”。

第二,明确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均平”观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批判了传统均平主义的落后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儒学的均平主义则是植根于小生产的基础上并以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为特征的农业社会主义。儒家从道德本位主义出发,要求平均享有一切社会财富,“均平”观已成为普遍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心态。早期共产主义者最初也是以传统的“均平”观来批判资本主义的。1919年,李达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就是救济经济上不平均的主义”;1921年,他从理论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古代“均平”思想的不同之处。他说:“共产党底根本主义,是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经济制度,换句话说,就是用共产主义的生产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共产主义的生产制度,“就是主张一切生产及交换工具都归公有,不许私人把财产用做生产或交换工具来增加他的私有财产;却不是‘平均财富’这类浅陋的主张,也不是‘彼此通财’那样普通的习惯。”陈独秀也说:“专讲分配方法去平均贫富,是均富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第三,明确区分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批判了儒学道德本位主义的空想性。陈独秀说:“古代所讲的社会主义,都是理想的;其学说都建设在伦理上面”,而“不曾建设在社会底经济的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矛盾中得出来的必然结论,因而是“科学的是客观的是建设在经济上面的。和马克思以前建设在伦理上面空想的社会主义完全不同”。施存统也说:“把‘共产主义的社会’当做理想来描写的思想家,在马克思以前,也很多很多。可是他们都只能在他们底头脑中描写那个理想,至于可以实现那个理想的‘物质的基础’却都不能发见,所以他们都只做一个空想家就完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并不是被儒学同化,而是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使中国文化的主流和态势发生了突变,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出认同融合和矛盾冲突的双重性,不管这种关系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怎样曲折复杂的情况,这都不能改变上述的事实。

(作者:都培炎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