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圣人”都要“统一长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孔子标准像公布后,一些地方开始“如法炮制”——
  “圣人”都要“统一长相”?
  在历史中尘封了良久的孔子、孟子、孙武和关羽,显然不会想到,千年以后,他们的尊容会受到万般关注,而且还将拥有统一的标准像。
  据了解,继孔子标准像公布后,一些地方开始“如法炮制”,为历史文化名人“统一长相”,有关“兵圣”孙武、“亚圣”孟子、三国关羽等标准像的报道不绝于耳。
  几千年后统一长相
  “标准像”标准何来?
  几千年后孔子突然有了“身份证照”。中国孔子基金会前不久在山东曲阜对外公布了孔子标准像,引来各方关注。随后,又有媒体报道称,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意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制作标准像。同时,山东惠民县为“兵圣”孙武标准像揭幕,还有一些地区也表达了为“亚圣”孟子造标准像的愿望。一时间,为古人造标准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认为,“发布孔子标准像的主要目的在于能让全世界对孔子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印象,进而有利于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这种说法却遭到了广泛质疑:谁也没有见过孔子,何来标准?儒学研究者王殿卿说,我们已经有经过历史检验、被世人普遍认同的吴道子所绘的孔子行教像,为什么还要再创造一个标准像去让全世界公认呢?这个作品真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吗?
  孔子像的主创人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解释说,这个标准像是以唐代吴道子所绘的孔子行教像为基础,在广泛征集绘画、雕塑作品和征求儒学专家、历史学家、雕塑绘画艺术家及孔氏后裔等人士的意见基础上,最终设计而成的,力求形神统一。
  但是,人们仍然会问,谁能说只有曲阜孔庙大成殿里的孔子像或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里相传由子贡所刻的孔子像是标准的?即使是最初吴道子在石碑上刻孔子像的时候,距离孔子的生活年代也已经有1000多年了。有专家认为, 标准像是以“强制”的方式占领人们对孔子外貌的想象空间。如果有人想拿标准像作专利,那就更不合适了。
  标准像享有版权
  统一形象涉嫌商业炒作?
  上海一位学者认为,一些部门热衷制造“圣像”,恐怕最后是以“标准化”来换取金钱。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是热衷于搞标准化的,因为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量产”优势,通过建立“标准”,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可控的。许多人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认为替古人制定标准的衣冠和相貌,其真实的目的可能就是商业利益。
  孔子标准像出来后,孔子基金会发布标准像享有版权。为回应此举为商业行为与商业炒作的质疑,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说,享有版权并不等于就一定要收取版权费,对于公益性的活动,如社区、大学等要塑孔子标准像,基金会最多只是监制,肯定不会收取费用,而对于想将标准像用于商业用途的单位,基金会将适当收取一定版权费用,但这部分收入将会纳入基金会基金中,最终仍用于公益性事业。
  这一回答并不让人全然信服。儒学学者蒋庆说,即使在中国古代,孔子像也是多元的、开放的,比如说有文人式的,有帝王式的等等。每个人对孔子的理解不一样,所以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孔子像,这很正常,现在要用一个标准像来统一大家的认识,这是古代都不会有的事情,现代社会就更没有必要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护好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文化偶像见仁见智
  标准化遏制文化活力?
  山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认为,现阶段我国提倡创新,深入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发布标准像的做法虽能扩大影响,但做法过于简单,人们对其关注也只能是一时的。这位教授担心,类似标准一旦盛行,可能会使文化活力衰退,因为任何标准的推行,或多或少地都含有强制的成分。他认为,2000多年前的孔子文化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得益于其文化底蕴的多元底色而非所谓的标准。而根植于民间传说的关羽,其神像也是形态各异。正如“1000个观众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很多东西都是见仁见智的。本身承载着历史遗存的文化偶像,一旦被标准化后,还能保留多少生动的文化信息,令人担心。
  作家陈四益也认为,出于对孔子的崇敬,历代艺术家已经从各自的理解,创造出了不同的孔子的艺术形象。今后还将会有艺术家因孔子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就像对孔子的学说也还会有各种诠释和评论一样。但要想利用某种强制性手段来“制定”所谓“标准像”,即便对以孔子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可怕的扼杀。总之,作为一份历史遗产,孔子不朽;若要造神,对于孔子和造神者,大概都未必会是幸事。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则认为,孔子“标准像”的出现,即便“文化搭了台”,“商业唱个戏”倒也无妨,对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有其积极意义存在。对此,没必要一味批评。但是,在对待“孔子”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上,文化“搭个台”,商业“唱戏唱过头”,绝对是值得警惕的趋势。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哗众取宠走捷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