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揭秘中国应用最广泛的学说 五行理论及其起源 (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化中国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起于何时,现在不得而知,早在《左传》中就有记载。黎子耀先生在《阴阳五行思想与〈周易〉》(《杭州大学学报》1987年5月,第1—2期)中认为殷代已有阴阳五行思想。甲骨文中殷人所祭之先公即为阴阳五行,亦即日月五星。他说:《史记·殷本记》所载先公契至振为日月五星亦即地支,地支中包含五行相生说(火、土、金、水、木);微至主癸为天文五官,又为天干,天干中包含五行相胜说。这一切都可以在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所以系统的阴阳五行思想包含在干支二十二个字里。他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易经卦序释义》中又说:帛书《易经》的发现,表明“《易经》的八卦包含阴阳五行思想,这一点至此可以成为定论。这就打破了那种认为八卦只讲阴阳,不讲五行的看法”、“就学术思想的源流来说,阴阳五行自始就是以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出现的,帛书本的上、下卦序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就打破了那种认为阴阳五行来自两个不同流派的看法”、“在阴阳五行思想发生的年代问题上,帛书本明确表达了八卦和阴阳五行的密切关系。这就打破了过去在古史辨论中认为阴阳五行的思想始于战国时期的看法”(黄寿祺、张善文主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江国梁先生认为“阴阳观念,最早是出于对太阳升落的观察而建立起来的,是明与暗,是伏羲氏以前的事。后来人们的观察视野从太阳转到月亮,并能对月相进行科学的辨认,才建立有明确的昼夜和东西二方的阴阳观念,这是‘伏羲——女娲’时代的事”,而“伏羲——女娲时代”,按江国梁先生所指是旧石器时代或新、旧石器过渡时期(江国梁著《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92页、273页,鹭江出版社1990年2月版),因此它应该是在距今一万年以远。《左传》中史墨论日食,曰:“火胜金,故弗克。”但此处并未系统阐述五行网状生克关系。五行网状生克关系应该是在具象化的五行概念形成后,受阴阳生胜关系的影响,将实象的五材生胜关系提炼出来,赋予抽象的五行范畴的。
在量天尺中,晷阴短了,则晷阳必长,这就是阴生阳;晷阳短了,晷阴必长,这就是阳生阴。晷阴长于晷阳,称为阴胜阳;晷阳长于晷阴,称为阳胜阴。晷阴晷阳之间的生胜之理,上古先民在日晷测影的实践中是早就知道的,太极阴阳观念形成后,抽象的阴阳范畴之间也就总结出了这种生胜道理,也就是生克之理。这种生克之理不断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很多事物间都存在这种道理,实象的五材之间的生克关系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抽象总结出来并加以运用。五材的生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理解。水生木:水滋润草木;木生火:草木燃烧生火;火生土:火燃烧后形成灰土;土生金:土中有矿石并能提炼金属;金生水:金冷则凝水,金热则化水。水克火:水可灭火;火克金:火可熔金;金克木:金器可以锯木、砍木、雕木;木克土:草木之根既可以钻入土中,草木又可以破土而出;土克水:土可以吸水,又可以挡水。当五材被抽象为五行范畴后,五材之间的生克关系也就被赋予给了五行。
从阴阳生胜之理发展到五行生克之理是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它使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从单线联系发展到网络状或立体状的多样联系,这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太极分合思维方式的优越性。在五行结构的太极中,每一行都和其它四行发生着相生、相克、被生和被克的关系,五行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使太极处于一种生生不息的辩证的动态平衡和化生中。因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在一个巨系统中,总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都可以在五行学说中找到雏形。所以五行学说对于认识复杂多样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思维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行说是在太极阴阳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理论事实上并不神秘,它不过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用太极分合思维中的五分法揭示宇宙万物万事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的规律。这就使它在阐释万物万事的整体性、丰富性、复杂性、结构性、有序性、动态性、系统性等方面具有了化繁为简的独特功用。
五行之间的动态性体现在质变和量变两个方面,五行之间从性质上讲存在生克关系,使得每行的发展必然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但发生什么样的质变,还要辩证地看量变的具体情况。我国古人将此形象地总结为“五行生克制化各有所喜所害论”:
一、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二、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三、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火能生土,土多火埋;土能生金,金多水浊。
四、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能克火,火多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五、金衰遇火,必见销融;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衰遇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斫。
六、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身;
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制其害。
(乾坤客 原题:《五行说起源》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