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称人为给大学分级荒唐 民国热体现一种期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上周五晚,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受邀做客“深圳晚八点”,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多功能厅,以“民国时期大学里的人与事”为主题,给市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后,晶报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科举和高考是两回事
  “我们过去的社会形态是农业社会,这种社会形态自身的文化体系没有发育出‘大学’的概念。现代大学制度来自于西方,中国的大学的历史很短,再怎么算也不超过一百年。”谢泳说,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和西方的体系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我们把他人的东西硬搬过来,难免会“消化不良”。
  “中国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唯一能对接的就是考试制度。”谢泳认为,严格来说,传统的科举制度不是教育制度,而是选拔人才的制度。“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文官制度。当然选拔人才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过去我们批判科举制度,但是近十年来的研究还是给了不少正面的评价。这种制度相对来说其实是比较公正的,因为哪怕你出身贫寒,但是只要苦读十年还是有出头之日的。就是说它保持了贵族和平民这种阶层之间上下通道的顺畅,这个是很重要的。”
  而这个优点在现代教育制度里面不大容易体现出来。谢泳说:“在现在教育制度下,好的学校毕业以后你也不一定能够进入到文官的后备里面去,而且近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公正性越来越明显。中国的教育部把高等教育人为地切分成某些固定的、僵化的标准,比如说现在以‘211’、‘985’这些名堂来把大学分成了严格的等级,而社会对这些严格的等级不加思索、不加考虑地认同,所以它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看重学历。一些用人单位特别看重毕业生是哪个类别的学校毕业的,这对中国的人才伤害是非常的严重,这个不公正非常明显。”
  民国时期的大学可独立办学
  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包括道德修养和人格建树。在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家里,这种教育模式承担了维护道统的这一功能。而现代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制度,仅仅进行知识训练。“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信任大学、不信任教授?还是因为我们的大学体制出了问题。”
  “现在大学被人为地划分出严格的等级,大家提到一所学校,首先想到它是不是有面子,不光社会是这样,教师、学生也是,这个是极其荒唐的。民国时期的大学为什么有它自己的特点,因为它完全是独立的。”此外,谢泳还说,在民国时期,私立大学拥有和公立大学一样的地位,不受歧视,“当时南开大学就是私立大学,它可以跟别的公立大学一起成立西南联大,这在现在也是不可想象的的,一个私立大学怎么能和公立大学平起平坐?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基本被垄断了。”
  谢泳说,现代大学在西方起源,有几个重要的传统一直流传了下来。“西方的大学是脱离政府的,他们财政独立,不受干扰,自治程度很高。比如说英国,他们的大学由政府给钱,财政拨款,但是政府不能干涉大学的事,大学有时候还会骂政府。这在我们看来好像挺不合逻辑的,但是在英国很正常,大家都很习惯这样,因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谢泳认为,现代大学有几个标准:男女同校、学科综合性、拥有自己的出版机构、普遍的体育活动以及师生自治。“学校的事务不允许政府来插手的,这样才能保证大学里面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我们现在什么都要政府来管,所以它没有什么具有思想性创造性的东西能拿出来。这个就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谢泳
  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校报编辑。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后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
  出版过《逝去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清华三才子》、《血色闻一多》等著作。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2007年被厦门大学聘请为人文学院教授。
  对话谢泳
  “民国热”体现了一种期待
  晶报:为什么现在会出现“民国热”?
  谢泳:历史学科本身是不产生兴趣的,我们的兴趣都是被当下的生活感受所诱发的。“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可以这么说,当前所有对民国的评价基本上是趋于正面的,就说事实上的民国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的民国大学教授是怎么一回事,有时候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当下这个处境当中,我们把以往认为很不好的历史、或者是完全负面的历史、一团糟的历史重新梳理得更为真实,甚至有一点美化或者神化的倾向。我想这个可能是要考虑到大家的情绪,大家把逝去的历史说得好一点,这当中表现了当下我们人的一种理想或者一种期待。
  现在既有学者也有大众对民国时代的教育感兴趣,其实这种兴趣的动力来自于当下。因为我们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重点大学里面的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学不好、或者说现在的教授不像个教授。我觉得学生倒是没有什么需要批评的,关键是这个大学里面的教员和我们的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
  晶报:您认为是什么样的问题?
  谢泳:现在我们的新式教育,它是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意思就是说,它的目的是普及,使知识能够普及,人人受惠。所以这样一来,它的特点就是“复制”。学校里的老师年复一年地讲同样的东西,负责一点的可能会改改教案,懒一点的教案都不用改。学校教育采用的是大规模群体集合方式,这样有好处,好处就是比较公平,大家都能接受教育,坏处就是使人失去个性。
  晶报:因为知识普及了,人数多了,所以教育者对个体的关注少了?
  谢泳:可比性不在于人数多少,关键是文化制度不一样。过去有知识有文化就是有身份地位的象征。而现在我们用学历来划分,使得现代社会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即在陌生的状态下,比如说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或者是公司面试什么的,我们会用学历去进行初步评判。“啊,你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啊。”其实本来这样也没错,毕竟我们知道北大清华是比较难考的,但是我们通常忘了,北大清华里面也是有草包的,其他一些可能不那么出名的学校里,也是有很优秀的人才的,却被一竿子打掉了。
  这样就会有个很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说,大家做什么都会冲着学校的牌子去。学生是,老师也是,社会上的评价也是。学生拼死拼活地读书,老师呢,你可能听说过哪个大专的老师调去本科院校,但是应该没有哪个北大的老师愿意去专科学校教书吧?这就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总的氛围是和评价体系有关的,是这个体系出了大问题。
  晶报:这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关吗?
  谢泳: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来保证的。传统社会中,我们说“天地君亲师”,你可能听过一个故事,就是说民国时候,一个大学教师的工资比一个县的县长都要高,所以教师当然地位高。我觉得经济地位高了,社会地位、文化地位才能高,这个是统一的。而建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师的地位是很低的。大学老师的收入是直到1998年以后才有所提高的。但是刚刚也说了,我们的整个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让大家无心做学问,人都会趋利避害,教师也是。大家批评它,是因为现在的教育制度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