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电视小品怎么了?(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声音
小品为何没了市场?
为区别教学训练用的小品,我们约定俗成地将之称为“春晚式小品”(或称“晚会式小品”)。这类小品一直反映着现实社会的许多问题,有时甚至还承载了一些社会热点或理念的传递与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风俗变迁过程的一个缩影。因此,它的兴衰盈亏实属正常的。打个比方,“井喷”之后,把水池重新注满需要时间,观众也应保持平常心。
创作理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一边深入生活、一边苦练内功,并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小品限于篇幅,要的是“杯水波澜”,因此更需要机巧和匠心。但是,“巧”绝不在于露巧或是为巧而巧,而是把“巧”化于艺术形象之中。
幽默、风趣是小品登上晚会舞台之初就形成的一种风格,也因此赢得了观众的笑声和青睐。但是,绝不能为了迎合、取悦观众而刻意搞笑,这样必然会导致审美疲劳。不过,深义休向字面求,艺术作品终究还是需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应该做到深入浅出而又不失于直白。另外,创作还必须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创作者要能够以小见大、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善于“炼局”,才能真正在平淡中展现出艺术的神奇。
——胡薇(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
春晚小品日渐式微,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缺失:
一是教育的缺失。无论戏剧院校、还是省、市各级艺术学校,都没有把晚会小品当成教学对象,甚至不承认它是艺术门类的一种。不同于教学式小品,具备喜剧性、立意、完整的故事、逻辑结构等多重要素的晚会小品,完全有必要作为独立门类去研究。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创作者队伍的数量以及质量。
其二是理论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品美学的缺失,敢问有哪一次艺术类研讨会是专门为小品而召开的?小品是穿着艺术的百家衣成长起来的。早期,由于有一批天才的喜剧演员,既有表演天赋,同时也和剧作者一起打造剧本,他们创作的小品当然深受观众喜爱。可如今,不少人已经成名成家,上了年纪,再去要求他们参与创作,几乎不太可能。可以说,国内的小品从一开始就被推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单纯依靠后来者自身的力量已难吸引观众,这时候就需要理论指导来弥补先天缺失。
其三,是编剧、演员身份的缺失。如今女演员中除了宋丹丹、蔡明,几乎没剩几个知名的,男演员也屈指可数。真正的小品编剧人数也不超过五六个,知名度更在演员之下。晚会小品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形式,它很难表演,而且关注度也非常高,创作者、表演者应该是国宝级的人物。
——王宝社(国家一级编剧,曾多次担任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总统筹)






 
关键词: 小品 电视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