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西方文化明后期进入中国 与儒学结合被明儒接受 (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明儒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人皆由科举入仕,心存匡时救世的抱负,寻求切合国计民生实务的学问,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也成为力图更新儒家学说,匡时救世的一批明儒的代表。徐光启曾撰《辨学章疏》,为西方文化作辩:“佛教东来千八百年,世道人心未能改易,则其言似是而非也。……必欲使人心为善,则诸陪臣所传事天之学,真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者也。”他以西方三十余国奉行此教千数百年,达到久安长治,因此认为天主教补充儒家的欠缺,提出以天主教“补儒易佛”。对西方文化,徐光启的总体认识是“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翻译是第一步,即首先是了解西方文化,第二步是会通西方文化,第三步则是超越西方文化。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此外,徐光启还主持了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崇祯历书》奠定了我国现行农历的基础。李之藻提出:“西贤之道”,与释老大异,而与“尧舜周孔之训则略同”,“六经中言天言上帝者不少,一一参合,何处可置疑矣。”(《刻圣水纪言序》)。杨廷筠说:“取西来天学,与吾儒相辅而行”(《代疑续编·跖实》)。很明显,他们认为天学与儒学可以相结合,也就是天学可以补充儒学,这是他们认同天学的理论基础。西方文化就是这样出现于明儒笔端的。

从晚明留存于世的一些明儒对传教士著作的译介和撰写的序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明儒笔下,对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均给了高度评价。处在危机中的明末儒者,认同接受西方文化作为补救儒学的良方,不仅写下了他们所认识的西方文化,而且也留下了他们当时的文化心态,他们虚心学习异文化,进行平等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时又具有一种文化自信,这正是他们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他们笔下,西方文化入华近半个世纪以后,西方文化已经纳入了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中西文化交融已结出了果实。就此意义而言,也可以说这些明儒实际上在试图开创一种新儒学的境界。

(万明,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主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