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穿越历史的齐国文物系列之三 牺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战国时期,齐国都城外,一场隆重的祭祀正在举行。
一片广袤的田野上,一名中年贵族站在祭祀的供桌前,各种祭祀用的物品摆满供桌。忽然,这名中年人手一挥,侍者怀中抱着仿牛形酒尊走到近前,这是一件祭祀用的酒具:四足矮短,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彩云线饰,双目圆睁。参加祭祀的人无不为牺尊的出现而啧啧称奇,能够享用牺尊盛放的美酒,证明这场祭祀的隆重。
“光做眼睛的黑宝石就价值连城啊!”有人在下面议论。那名中年贵族淡然一笑——这件酒具就是一种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一晃两千年过去了,富贵也烟消云散……
 
牛形牺尊重见天日
 
1982年7月17,齐国故城南的商王村,砖窑厂的取土工地。
临淄区西齐村村民齐中华带着5名村民和自己儿子在临淄区砖窑厂挖土。砖窑厂经常取土的地方已经挖到地下近3米深,这里的土没有杂质,很适合用来烧砖。
这一天20:00左右,齐中华等人突然挖出了厚20厘米的石子层,几名村民很不高兴,因为他们得把这些带有杂质的土运走,用这样的土烧出来的砖是要“粉”的。村民齐中波生气地砸了一镢头。“咦?”大家发现这一镢头下去,声音有点不一样。齐中波立刻拨开周围的土,露出了一块铜样的东西,形状像是动物的腿。齐中华当时十六七岁的儿子齐强东拽着腿就把这个东西从土里提了起来——此物通体灰绿色,着实沉重。
生活在齐国故都临淄的人对土里的东西并不陌生。“这是文物!”齐中华说道。他用手抹了抹上面的土,发现这个牛形的东西身上镶嵌了很多金丝银丝,眼睛是“黑宝石”,亮闪闪的,但右眼上面的宝石缺失了。这到底是什么文物,大家都说不上来,也从来没听别人说过。“这是只铜牛。”根据文物的外形,村民们判断。
 
流落两千年安下家
 
齐中华等人不敢怠慢,赶紧把“牛”保存了起来。文物是要献给国家的,但是到底要送到哪里去呢?
齐中华的姐姐辗转打听到,可以把文物送到当时的临淄文物管理所。临淄齐文化研究专家张龙海当时是临淄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他接收了齐中华送来的“牛”。这“牛”到底叫什么,做什么用,他也不清楚。当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临淄设了工作站,工作站的文物专家罗勋章看到铜牛后,立刻说出了这件文物的名字——牺尊。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
上交文物一个月后,齐中华又接到临淄文物管理所的邀请,来到当时临淄区政府办公室,再次见到了牺尊。此时,牺尊经过专家的处理,更像是一位光彩四射的明星——原来的灰绿色现在亮了许多,镶嵌的绿松石和金银丝也更光彩照人。在这里,齐中华和齐翠斌代表无偿捐献文物的村民,受到了政府的表彰,当时临淄文管所主任赵洪祥亲自给他们颁发了纪念证书。
现在,这个金银错镶嵌战国铜牺尊就陈列在齐国历史博物馆齐国历史陈列厅里。
金银错镶嵌战国铜牺尊长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仿牛形,昂首竖耳,偶蹄,由头颅、体、盖分铸而成。首体接合处,合缝痕被项圈巧妙遮掩,项圈宽1厘米,嵌16枚椭圆形银珠(失10枚),突起如铃。口角左右错银丝两道,各嵌8枚银质星点,以示胡须,头顶及双目间至鼻梁上端镶嵌绿松石,眼球里是墨精石,眼上眉毛是各嵌7枚长方形绿松石块。牛背上有一盖,盖为一个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
据专家介绍,牺尊作为齐国的“特产”之一,不但制作华美,而且“产量”丰富。自秦汉魏晋到今天,齐国牺尊的发现,见于记载的已有四件:曹魏时期(220-260年),在鲁郡(今曲阜、滕县、泗水一带)地中发现齐大夫子尾陪嫁其女儿的牺牛形酒尊一件,有铭。西晋永嘉(307-312年)中,曹嶷(yí)在青州发掘齐景公冢时得二尊,也是牺牛形。而这件金银错镶嵌战国铜牺尊是建国以来出土的几件战国镶嵌牺尊中的上乘之作,被称为“国宝”是当之无愧的。
牺尊曾多次出展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得到高度评价,认为是无与伦比的盖世瑰宝。
 
身世之谜至今未解
 
虽然牺尊已是声名大噪,但它的身世至今仍然是个谜。张龙海先生说,牺尊出土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的专家们曾到砖窑厂取土的地方勘察过,再也没有发现其他文物。从勘察情况来看,可以断定那里曾经是一个战国贵族墓地,但更详细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牺尊有着十分流畅的线条,两千多年前的祖先,是如何将它铸造成功的?牛身上复杂华丽的金银丝,又是怎样镶嵌上去的?文博界有位专家透露,几年前,故宫博物院曾经要复制这件国宝,但至今没有成功。种种疑问,更增加了牺尊的神秘。
对于这件神秘的文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关爱有加,特地给它准备了一个“单间”,几乎隔一天便会来看看它有没有“生病”。文物一旦有锈蚀的现象,就得“治病”了。不过,这件文物一直都很“健康”,让工作人员很是欣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